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時代呼喚“實干家”
——激揚新時代改革者精氣神
“一個投資項目從立項到審批,要跑20個廳局、53個處室,蓋上百個章,需要799個審批工作日。”在“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上,一幅改革前的行政審批流程圖引人注目。如今,隨著“放管服”改革深入推進,“最多跑一次”“立等可取”等新風撲面,讓群眾感嘆辦事方便、更有效率了。改革何以能釋放如此效能?
從根本上說,落實的程度,直接決定著改革的力度和效果。大道至簡,實干為要。回望改革開放40年,我們難忘“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蛇口春雷”,感懷“三天一層樓”的“深圳速度”,感慨中國橋從“爭氣橋”到“圓夢橋”“復興橋”的歷史跨越,激蕩推進各項改革落實“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務實精神。可以說,實干是貫穿40年改革開放的基本脈絡,是當代改革者精氣神的鮮明底色。
實,體現在敢于直面問題的魄力。“有什么問題就解決什么問題”“沒有問題就是最大的問題”,正是改革者有強烈的問題意識,以重大問題為導向,抓住關鍵問題深入研究、深入思考、切實解決,才使改革發展所面臨的問題不斷被發現和破解。黨的十八大以來,正是這種敢于直面問題的魄力,才使我們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我們中國共產黨人干革命、搞建設、抓改革,從來都是為了解決中國的現實問題。可以說,改革是由問題倒逼而產生,又在不斷解決問題中得以深化。”
實,體現在敢于突破利益固化藩籬的勇氣。改革的一大難點,就是“觸動利益比觸動靈魂還難”。今天,改革者面臨的利益固化問題都是現實的、具體的,改革的背后往往就是利益的調整,是要動別人的奶酪的。有的是個人利益,有的是部門利益,有的是眼前利益、局部利益。取消一項審批,就可能導致一些人的獎金沒了;調整一個機構,就可能讓一些人面臨重新擇業。只有以壯士斷腕的勇氣,勇于自我革命,才能打通改革征程上的各種壁壘。我們強調“比認識更重要的是決心”,其意義正在于要下決心去動真碰硬,而不是嘴上喊推進改革很重要,一碰到利益問題就退縮不前了。
實,體現在敢于攻堅克難的擔當。改革進入攻堅期、深水區,所要求解的往往是極為復雜的“方程”。有些“硬骨頭”不好啃,往往需要耗費大量的心力,卻不見得有成果。有些難題牽涉甚廣,短期內很難有大的突破,卻又必須破題、解題。要避免改革“打滑空轉”,就必須攻克難點,破除頑瘴痼疾。我們說,改革者要有擔當精神,就在于要敢于克難攻堅,“不破樓蘭終不還”,而又不計較名利得失。在這個意義上,無論是開辟改革“最先一公里”,還是打通改革“中梗阻”,抑或是鋪就改革“最后一公里”,都需要以百姓之心為心,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拿出一批硬招實招,讓各項改革舉措真正落地生根、次第開花。
一位經濟學家在被問及對中國未來的判斷時,不假思索地寫了一個字:“行”。這既是對中國經濟的未來保有信心,也是在強調“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的辯證法。人人爭當實干家,不棄微末、不舍寸功,勇攀改革新高峰、書寫開放新篇章,我們必將匯聚起更加磅礴的力量,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將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得以實現。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改革 實干家 時代 呼喚 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