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張少義:讓人民對改革有更多獲得感

2018年12月14日 15:49 | 作者:張少義 | 來源:紅旗文稿
分享到: 

作者:紅旗文摘雜志社 張少義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實的措施全面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 他強調,在新時代“將改革進行到底”,“形成更高層次改革開放新格局”。站在更高起點謀劃和推進改革,必須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堅定改革方向,繼續統籌推進各領域各方面改革。這其中關鍵的一條原則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改革價值取向不能變”,必須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這就要求“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各個環節,做到老百姓關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進什么,通過改革給人民群眾帶來更多獲得感”。

解決問題是改革的根本目的。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改革是由問題倒逼而產生,又在不斷解決問題中而深化”,“善于從群眾關注的焦點、百姓生活的難點中尋找改革切入點”,“改革要從群眾最期盼的領域改起,從制約經濟社會發展最突出的問題改起”。遵循問題導向,就是以問題為先,把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作為靶心,切實做到有什么問題就解決什么問題,什么問題嚴重就先著手解決什么問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關系全局的歷史性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提出許多新要求,特別是要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揭示了中國經濟社會當前問題的原因、面臨的挑戰和解決問題的根本路徑,是推動解決社會主要矛盾的一把金鑰匙。從當前和今后很長時期來看,必須把改善供給側結構作為主攻方向,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增強供給側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推動我國經濟朝著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方向發展。發展中出現的問題,要用更高質量的發展來解決;改革中遇到的難題,要用更堅定更深入的改革來破解。為此,必須堅持從人民群眾普遍關注、反映強烈、反復出現的問題背后查找體制機制弊端,找準深化改革的重點和突破口。

總體來看,當前社會大眾關心關注的問題在三個領域最為集中:一是制約發展的現實問題,二是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共性問題,三是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對此,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困,從群眾關心的事情做起,從群眾不滿意的地方改起,敢于較真碰硬,勇于破難題、闖難關,在破除體制機制弊端、調整深層次利益格局上再啃下一些硬骨頭。必須認準發展這一“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找準“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拿出叫得響、立得住、群眾認可的硬招實招,綜合運用巧招柔招,消除前進“老大難”、打通改革“中梗阻”。必須盡力而為、量力而行,著力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不斷完善公共服務體系,不斷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推動公共資源向基層延伸、向農村覆蓋、向困難群體傾斜,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來,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取得實效是改革的基本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改革成果要抓到位”,“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實實在在的改革成效”,“把是否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是否給人民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作為改革成效的評價標準”。

改善人民生活、增進人民福祉,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對照而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突出的短板主要在民生領域,發展不全面的問題很大程度上也表現在不同社會群體民生保障方面。經過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人民群眾的需要呈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特點,人民對美好生活有了更多更高的新期待,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是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短板和問題是成長中的短板、發展中的問題,要有解決這些問題的信心;短板和問題直接涉及群眾的切身利益,要有解決這些問題的緊迫感;短板和問題相互交織、十分復雜,要有解決這些問題的擔當意識。因此,必須牢牢把握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征,牢牢把握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著力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戰略、新的舉措。必須按照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堅守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預期,注重機會公平,著力保障基本民生。必須大膽創新、推動發展,落實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鄉村振興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必須盡力補上生態建設這塊短板,切實把生態文明的理念、原則、目標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貫徹落實到各級各類規劃和各項改革工作中。必須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推動公平正義與現代化建設相向而行。

人民滿意是改革的衡量標準。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必須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標準”。我們黨一貫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堅持從人民利益出發謀劃改革思路,堅持人民群眾關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推進什么,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努力使改革符合廣大人民群眾意愿、得到廣大人民群眾擁護。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沒有人民支持和參與,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只有充分尊重人民意愿,形成廣泛共識,人民才會積極支持改革、踴躍投身改革”。在推進全面深化改革過程中,黨員干部必須始終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把群眾的要求和愿望作為“第一信號”,把滿足群眾需求作為“第一任務”,把群眾滿意作為檢驗工作的“第一標準”,堅持把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統一起來,從重數量到重質量,從重增長到重共享,通過改善民生提升人民幸福指數,讓人民群眾更加安心、舒心、放心。必須以大眾視角、百姓情懷,深入研究不同群體的需求,增強工作的針對性、徹底性,產生認同、引起共鳴,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讓群眾獲得首先應讓群眾知曉,必須加大改革的宣傳力度,給人民群眾以改革知情權,“涉及人民利益的事,必須讓人民廣泛商量”;讓群眾參與,注重民主、尊重民意、保障民權,變凡事“為民做主”為“讓民做主”,充分發揮廣大人民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必須提升管理和服務水平,提高改革決策的科學性,涉及群眾切身利益問題不蠻干、不瞎干,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建議,及時總結群眾創造的新鮮經驗,把最廣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來,同人民一道把改革推向前進。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改革 人民 群眾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免费观看福利视频 | 亚洲综合色区在线观看 |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欧美精品 |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 | 在线看又黄又爽成年视频 | 日本中文字幕aⅴ精品看片 亚洲国产精品不卡Av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