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手術中“持刀加價”與搶劫無異
日前,湖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今年4月至10月處理的238起違法違規現象,其中患者王某在湖北黃岡名仕醫院接受手術過程中,就遭遇了術中漲價,在治療前,黃岡名仕醫院向患者王某收取治療費2000元,但是在實施手術的過程中要求患者再交2000元,王某因疼痛難忍,在醫院的要求下告知銀行卡密碼,該醫院隨即派人去銀行取款1700元。后黃岡名仕醫院因存在脅迫消費、強制消費、欺詐消費的惡意,被處以警告,并被罰款3000元(12月6日《中國消費者報》)。
通過報道可知,患者遭遇手術中途加價的現象并不少見,一些在民營醫院就診的患者往往在手術中途被索要遠遠高于患者已經交納的費用。毫不客氣地說,這種在手術中途“持刀加價”的行為,不僅完全悖逆了醫生的職業道德,更突破了法律紅線,與搶劫無異。而監管部門更不該對此類亂象熟視無睹,理當嚴厲懲戒乃至將其清除出醫療市場。
眾所周知,人們患病去就診時,醫生往往要告知病情和相關的費用,如果需要做手術,也會事先告知大概的費用。在醫保新政下,患者甚至還可享受先住院、先手術后交費的優待。在正規的診所和醫療機構,很少有人遭遇漫天要價甚至手術中途加價的情況。
即便手術過程復雜多變,會有難以預見的“事故”發生,或者發現患者還有其他疾病需要一并治療,醫療機構也應本著先救治后收費的原則,不得先收費后救治。尤其對于危重病患,必須先行搶救,根本不能先收費后治療。
由此可見,這種手術中途“持刀加價”的行為,嚴重違背了醫生的職業倫理和職業道德。而且,從民法領域講,手術中途“持刀加價”,屬于典型的乘人之危。處于手術中途的患者,其生命健康完全在主刀醫生的掌握之中,沒有任何討價還價的余地,只能任人擺布。但患者在支付相應費用后有權通過訴訟方式挽回自己的損失。進一步而言,這種行為有脅迫消費、欺詐消費的嫌疑,患者有權要求監管部門介入調查,并可主張“退一賠三”。
歸根結底,之所以屢屢出現此類現象,與監管寬松、懲戒不嚴不無關系。如前所述,正規醫療機構極少發生“持刀加價”現象,絕大多數發生在所謂的男科醫院或者整形醫院,且患者多是通過搜索引擎搜到該醫院后前來就診的。此外,一旦被投訴舉報,后果無非是退還多收取的費用,至多承擔幾千元罰款了事。這相當于違法成本為零,即如果無人投訴舉報,多收取的費用就是額外收益,如果被查處,則“吐出來”即可。這種低風險高收益的格局顯然會形成負面激勵,誘導更多醫療機構“持刀加價”。
手術中途“持刀加價”,不僅有損患者合法權益,也讓整個醫療行業為之蒙羞。監管部門理當加大執法力度,除要求退還多收取的費用,予以罰款外,對情節嚴重的,不妨責令其停止營業,吊銷執照,并有必要對涉事人員涉嫌詐騙、敲詐勒索的行為給予治安處罰乃至追究刑事責任,從而讓這種無德又無良的“持刀加價”者得不到任何好處,也讓人們有一個良好的就醫環境,不至于躺到手術臺上就淪為“待宰的羔羊”。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手術 患者 持刀加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