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商業銀行須提高風險定價能力
“沒有金剛鉆,攬不了瓷器活”。民營企業有著自身的特點,為民營企業提供的金融服務不到位,反映的是商業銀行自身能力不足。實事求是地說,商業銀行傳統觀念中對于民營企業授信有畏難情緒。一方面,部分民營企業經營情況復雜,風險管理難度確實要大一些;另一方面,商業銀行普遍缺乏針對民營企業的風險定價體系。銀行要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必須提高自身的風險定價能力。
近年來,在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壓力較大的形勢下,部分商業銀行做了大量的國企以及地方政府類業務。由于這些業務的風險相對較小,商業銀行意圖通過增加此類業務來提高自身風險承受能力。其實,商業銀行之所以青睞此類業務,并不是因為此類業務本身風險水平低,而是看中了借款人“主體身份”的特殊性。銀行認為,借款人擁有特殊的主體信用,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可以提供財政隱性擔保,反而很少研究業務本身的風險。長此以往,銀行風險定價能力不僅沒有得到提升,反而出現了不同程度下降。在這些項目需求旺盛時,銀行信貸投放還非常順利。但在上述主體融資被嚴格管控后,面對不同類別企業的信貸需求,尤其是組織架構和關聯關系相對復雜的民營企業金融需求時,商業銀行風險定價能力不足的問題就“原形畢露”了。可以說,“不敢貸”是商業銀行自身風險定價能力不足的集中表現。
商業銀行是經營風險的行業,風險定價能力是商業銀行的核心競爭力之一。一方面體現了銀行的風險管理能力,另一方面也決定了銀行未來的成長性。銀行在信貸投放中,如果只是一味地尋找最安全的“國有企業”,那就把“風險定價”異化成了“風險回避”,并不利于提高自身的風險定價能力。高水平的風險定價能力,絕不僅是看企業的所有制屬性,是國有企業就大力支持,看民營企業就設法回避;也不僅是看企業的財務報表,看銷售收入增長就出手相助,反之就輕言放棄;也不僅是看企業當前的發展情況,看到企業紅火就立即“錦上添花”,看到企業發展欠佳就馬上“雨中抽傘”。提高風險定價能力,必須結合企業本身的現金流、未來發展潛力等指標,真正判斷出項目本身未來的風險概率情況,只有這樣,對銀行而言,才能實現“精準投放”;對企業而言,才能真正成為“雪中送炭”。
在為客戶提供貸款過程中,銀行承擔了風險,所以必須要有回報,完全覆蓋成本的貸款定價才能調動銀行的積極性。但是,目前很多銀行貸款定價只是簡單地在基準利率基礎上統一上浮,比如簡單地上浮10%或者20%,沒有精細化地體現出不同客戶的風險成本。由于缺乏科學定價體系,商業銀行服務民企的勁頭并不足。一方面,如果銀行對民企貸款定價過高,可能會被社會指責“為富不仁”;定價過低則會影響銀行自身的風險補償,從長遠看降低了銀行支持民企的內生動力,這些問題都不利于調動銀行服務民營企業的積極性。
要提高風險定價能力,就必須能夠精準地確定每筆貸款的目標利率。從理論上說,商業銀行貸款的外部報價,等于自身的資金成本、業務成本、運營成本、風險成本以及自身合理利潤之和。由于各家銀行資金成本不同,業務成本有差異,風險承受力高低不一,所以外部報價也就千差萬別。要提高風險定價能力,商業銀行必須在綜合考慮自身資金成本、業務成本、風險成本的基礎上,統籌考慮客戶的綜合貢獻、客戶關系等要素,從架構、流程、方法、技術等方面多管齊下,建立起符合自身實際情況的風險定價體系,做到成本可知、風險可控、收益可計。唯有如此,銀行服務民營企業才能日久天長。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風險 定價 商業銀行 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