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第33屆東盟峰會及東亞合作領導人系列會議閉幕 多邊共贏成主旋律
新華社新加坡11月15日電(記者李曉渝 趙青)第33屆東盟峰會及東亞合作領導人系列會議15日在新加坡閉幕,多邊共贏成為此次系列會議主旋律。
東盟輪值主席國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閉幕式上說,東盟在過去一年里朝更加團結、更具韌性、更具創新性的方向邁出了一大步,新加坡對東盟各國和外部伙伴的支持和努力表示感謝。
他說,東盟各國將持續建設和強化東盟共同體,集中人才與資源,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保持東盟的開放性與包容性。
在閉幕式上,李顯龍把象征東盟輪值主席國身份的木槌,交給下任主席國泰國總理巴育。
巴育在致辭時表示,泰國將在擔任輪值主席國期間繼續推進東盟在建設更具韌性與創新的共同體方面的努力,特別是東盟智慧城市網絡建設,以確保東盟共同體建設的連貫性和可持續性。
巴育表示,將推動各成員國共同利用第四次工業革命帶來的技術進步增強自身競爭力,并克服顛覆性技術帶來的負面影響和未來挑戰。加強成員國之間,以及東盟與對話伙伴和國際社會的合作。在安全、經濟等各個領域加強東盟的可持續性發展。
除東盟峰會外,中國-東盟(10+1)領導人會議、東盟與中日韓(10+3)領導人會議和東亞峰會等多場東亞合作領導人會議,以及“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領導人會議分別在新加坡舉行。
在會議期間,多邊合作、共贏互惠成為會議的主旋律,東盟國家之間以及東盟與伙伴國之間通過多項合作文件。東盟10國簽署東盟電子商務協議,啟動東盟智慧城市網絡框架,推動東盟深入合作。
同時,東盟與中國在建立戰略伙伴關系15周年之際,通過《中國-東盟戰略伙伴關系2030年愿景》,為雙方關系發展做出長遠規劃。李顯龍在閉幕式新聞發布會上回答新華社記者提問時說,這一文件確立了東盟與中國關系今后的發展方向,包括如何在政治、安全、經濟和社會文化等各領域推進務實、互惠的合作。
東盟成立于1967年,成員國包括印度尼西亞、泰國、新加坡、菲律賓、文萊、馬來西亞、越南、老撾、柬埔寨和緬甸。在發展過程中,東盟形成了10+1、10+3、東盟地區論壇、東盟防長擴大會和東亞峰會等機制,成為推進區域合作和一體化建設的重要平臺。(完)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東盟 合作 領導人 東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