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以“精準”“規范”不斷提升監督效能
十九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強調,推動管黨治黨責任全面覆蓋、層層傳導。全面從嚴治黨是系統工程,必須發揮黨的組織優勢,形成一級抓一級、全黨動手一起抓的良好局面。要克服壓力傳導層層遞減的現象,解決一些黨組織管黨治黨寬松軟問題,解決一些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戰斗堡壘作用不強問題,推動工作延伸到基層、責任落實到基層。
治國安邦,重在基礎;管黨治黨,重在基層。縣級紀檢監察機關處在正風反腐的最前沿、監督執紀的第一線,其職能發揮直接影響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的成效。近日,四川省紀委監委成立調研組赴四川一些基層了解掌握縣鄉兩級紀檢監察機關履職現狀,立足問題找原因、深入思考尋對策,進一步推動縣級紀檢監察機構精準履職。
履職狀況——
穩中有進變化積極
主責主業更加凸顯。近年來,四川各地持續推進“三轉”,清退與主業無關的議事協調機構,精簡率達85%以上;優化調整內設機構,執紀監督機構比例保持在70%以上,更多的人力、物力、精力回歸“責任田”。接受訪談的縣、鄉紀委書記均表示,“回歸主業給大家松了綁,很多不該紀委管的都推掉了,這兩年黨委書記也越來越理解和支持了”。
工作運行逐步規范。各地嚴格規范工作流程,從領導體制、線索處置、談話函詢、初步核實、立案審查、案件審理、監督管理等方面嚴格程序、明確標準、規范流程,逐步形成執紀監督、審查調查、案件審理相互協調、相互制約的工作機制,確保權力受到嚴格約束。
履職能力不斷提升。針對干部隊伍中“新人”不懂行、“老人”不適應、“能人”不夠多的問題,各地都把能力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在教育培訓、跟班學習、多崗鍛煉、梯次培養等方面加大力度、積極探索。特別是在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后,普遍開展以補短板、促提升、助融合為目的的學習培訓調研。同時,各地紛紛探索建設并應用信息共享平臺、行權監督平臺、脫貧攻堅數據查詢平臺等,廣泛運用大數據、信息化反腐,有力推動了監督執紀提質增效。
隊伍活力有效激發。伴隨紀檢監察體制的深入推進,基層紀檢監察干部隊伍得到充實,通過廣納賢才、嚴格遴選、系統內外交流、接收轉隸干部等途徑,隊伍結構不斷優化。多地實行“單列考核”,解決鄉鎮紀委、派駐機構監督的后顧之憂。
主要問題——
監督效能顯現不足
“兩個責任”仍需壓緊壓實。一是少數縣、鄉黨委書記仍然有“黨風廉政建設工作就該紀委干”的錯誤認識,一些班子成員對分管領域、部門的黨風廉政工作不夠重視,不愿抓、不會抓。主體責任代替化、監督責任靠前化、落實責任簡單化在基層較為突出。此外,一些地方主體責任落實陷入形式主義,局限于開會、講話和簽責任書“三個樣板動作”。二是鄉鎮紀委“專責不專職”現象突出,該卸掉的擔子沒卸掉,有些紀委書記仍在參與招投標、征地拆遷等工作。一些地方仍然習慣在推進重點工作中把紀委派到一線“壓陣”。三是監督檢查多而不深。有的基層紀檢監察機關圍繞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脫貧攻堅、生態建設等重大決策部署開展調查、監督、抽查、檢查統籌謀劃不足,要么越位代替主責部門,沖到第一線,天天喊忙不過來;要么開展“姿態性”檢查,表示對某項工作的重視,時間安排倉促、檢查措施套路化,導致發現問題不多、流于形式。
“熟人社會”破題仍然艱難。一是巡察工作面臨“兩個不信任”。一方面是群眾不信任,認為縣內巡察就是走過場,擔心被打擊報復;另一方面是干部不信任,害怕反映問題不能保密。多地巡察干部表示,巡察工作最得罪人,大部分抽調人員都不愿參加,基本上都靠組織命令。有的地方巡察前準備不充分,把巡察搞得像一般性檢查,發現問題、形成震懾效應不明顯。
紅臉出汗、咬耳扯袖運用較少。調研走訪的鄉鎮黨委普遍對“四種形態”認知不到位,而且在具體運用中沒有明確的尺度和界限,黨委不擔當、紀委難操作。有的領導干部顧及下屬面子,談話敷衍了事,甚至教育提醒的話少,關心開導的話多,難以起到懸崖勒馬的作用。有的地方反映,一些干部特別怕丟面子,寧愿靜悄悄地受個處分,也不愿在大庭廣眾下作檢討。
監察體制改革仍待完善。縣級紀委監委內設機構還需優化。監察體制改革后,縣級紀委監委基本都按照“6+X”的架構設立內設機構,大多數增設2至3個紀檢監察室,但與監督對象擴大、工作量激增的現狀相比,監督執紀人員力量仍顯薄弱。同時,改革要求執紀監督室與審查調查、審理、案件管理分設,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基層有限的辦案力量,人手緊張現象比較常見。
工作流程有待規范、提效。監察程序和司法程序的銜接還不夠完整,出現諸多影響紀法貫通、法法銜接的新情況,比如協查工作機制和案件移送機制還不夠健全;執紀監督、審查調查、案件監督管理及案件審理等部門之間還缺少行之有效的溝通配合和監督制約機制;日常監督、線索處置、措施運用、工作交接及黨紀政務處分等,缺少詳細的操作辦法,各環節之間的銜接還不夠緊密高效。
縣、鄉紀委能力欠缺問題突出。縣級紀檢監察機關人員年齡普遍偏大,干部流動性較大,絕大多數是“半路出家”,存在“新手多、能手少”的現象,在從事信訪初核、線索處置、調查取證等專業性較強的工作時存在“本領恐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足。紀檢監察隊伍深度融合尚有差距,部分轉隸人員在新的工作體制和環境下,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沒有完全轉變,歸屬感不強。此外,隨著審查調查力度不斷加大,很多地方談話室設置遠不能滿足實際使用需求,大量審查調查談話以“走讀式”方式開展,既有串供的風險,又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對策建議——
聚焦精準提升規范
對主責主業再聚焦再瞄準。監察體制改革后,紀委監委與相關部門關系面臨調整與重塑,要從制度層面進一步理順與政府、人大、政法機關的關系,對參與的反腐敗議事協調機構、工作事項加以規范。保障鄉鎮紀委的專職人員、專一任務,對鄉鎮紀委采取“2+N”的模式核定編制,即至少保證有紀委書記、專職副書記兩名專職紀檢監察干部,N個兼職紀委委員。以派駐機構改革為契機,加強力量資源的統籌整合,要借鑒一些地方的做法,按照相近整合、優勢互補、有利工作的思路劃分協作區域,由一位縣紀委常委牽頭負責一個協作片區,統籌配置監督資源,集中力量開展聯合督查、辦案。同時,推行集中審理工作制,對鄉鎮、派駐機構辦理的案件,由縣級紀委監委機關集中審理或協作區域交叉審理,保證案件辦理質量。強化對巡察工作的統籌整合,探索“縣資源市統籌”,市縣兩級分別建立組長庫、副組長庫、專業人才庫,在分級管理基礎上,由市級巡察辦統籌整合,實行集中部署、統一培訓、交叉巡察。
加強對“四種形態”運用的指導。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對非黨員公職人員的運用還剛起步,容易發生適用不當、尺度不準、畸輕畸重等問題。要結合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健全配套制度,準確定位“四種形態”運用過程中黨委和紀委監委之間的關系,細化運用規則和方式、適用情形、運用程序和實踐程序等,確保有據可依。另外,省、市兩級可以收集整理并定期通報一些典型案例及其處置情況,作為基層工作指南、參考標準,提高精準把握執紀標準和運用政策的能力。
推進標準化、規范化、信息化基礎建設。推進標準化辦案場所建設,分類開展談話室標準化建設。將談話室分為一般性談話室和重點談話室,按照涉嫌違紀問題的輕重、談話的種類加以區分。在縣級紀委監委和有條件的鄉鎮建重點談話室,在所有鄉鎮建設一般性談話室,滿足工作需要。建設縣級監察機關留置場所,研究探索、指導支持有條件的市(州)監委統一在區域中心縣或人口大縣建設留置場所,由市監委統一管理,健全管理使用制度,確保辦案安全。探索建設大數據監督平臺,對建設全省統一的大數據監督平臺進行前瞻性謀劃設計,對基層自主建設的信息化監督平臺尤其是信息采集、疑點問題調查核實與證據固化等方面予以支持,在數據保密、個人隱私保護等方面加以規范,確保大數據監督的健康發展。
提高紀檢監察工作專業化水平。有針對性開展培訓,對轉隸干部加強黨章黨規黨紀培訓,加強查辦違紀案件培訓;對原紀檢干部加強法律法規培訓,尤其是職務犯罪法律法規培訓,既注重實體法培訓,又注重程序法培訓。堅持多渠道鍛煉培養,健全上掛下派、專案抽調、互派互學制度。推進執紀監察人才庫建設,建立日常監督、審查調查等業務人才庫,統籌推進干部交流選用。加強區縣紀委監委班子建設,配齊配強區縣紀委書記、監委主任,探索建立后備人選庫。健全提名考察制度,提高紀檢監察系統準入門檻,嚴把選人用人關,選拔任用法律、會計、審計等對監督執紀問責有優勢的專業人員。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監督 工作 紀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