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北京7區生態發展“定方向”
昨日,北京市發布《關于推動生態涵養區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生態涵養區涉及懷柔、延慶、密云、平谷、門頭溝、房山、昌平7個區。實施意見明確了對7個區的發展方向。昨日,各區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了各區的優勢、在生態建設方面所做的努力和今后發展方向。
延慶 將引進體育類高校落戶
延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延慶是2019年北京世園會、2022年北京冬奧會舉辦地。延慶既要做好賽會服務保障工作,也要把兩件大事作為最大引擎,推動延慶實現跨越發展。
他表示,延慶啟動了空氣質量奧運達標計劃,繼續加大水環境治理和景觀打造。此外,借助世園會,延慶將大力發展現代園藝產業,推動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提質增效;借力冬奧會,延慶將培育壯大體育冰雪產業,促進旅游業向高端化邁進;依托中關村延慶園,做優做強新能源環保產業,打造京西北科技創新特色發展區。
另外,延慶將繼續加大公共服務力度。實施區醫院四個中心和冬奧服務專區建設,推動區中醫院遷改工程。在引進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貫培學院的基礎上,大力推動首都體育類高校落戶。
懷柔 打造區域產業新體系
懷柔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這幾年懷柔旅游度假的游客逐年增長,國際會都,中國影視都,科學城等先后落戶懷柔,這都得益于其良好的生態環境。
多年來,懷柔一方面下大力氣實施百萬畝造林、京津風沙源治理等一批生態工程,林木綠化率達到79.36%,森林覆蓋率達到57.04%;另一方面落實河長制,建立區鎮村三級河長體系,全區河湖環境得以提升。
據他介紹,“十三五”時期,懷柔區正式確立以生態涵養為核心的“1+3”發展模式,持續抓生態環境建設,全區生態環境水平顯著提升,同時加快推進經濟轉型升級,圍繞科技研發、影視文化、休閑會展三大板塊,打造區域產業新體系,塑造城鄉發展新格局。
密云 與朝陽“結對”共謀發展
據密云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與朝陽的關系不簡單是結對幫扶的關系,而是把密云作為朝陽區今后發展的戰略空間和過剩產能疏解的優先承載地,共謀發展。”
據介紹,兩地各鎮街、各部門將全面結對,通過全面結對找準結合點。在非首都功能疏解和過剩產能轉移上下功夫,建立兩區企業信息共享平臺,將朝陽區過剩產能有序引入密云,推進密云產業提檔升級。
密云還將借鑒朝陽區798、吉里等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經驗,依托密云良好的山水資源,發展創意農業、文旅休閑等特色產業。利用朝陽區人才、技術、資金等方面的優勢,促進朝陽區參與密云生態環境保護。
此外,密云還將充分利用朝陽CBD的優勢,助推密云生態商務區的發展,壯大密云的總部經濟和服務經濟。
昌平
6年給生態林管護員
補償2.46億元
昌平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昌平通過實行一系列生態建設補償政策,開啟了增綠和增收的雙贏模式。據統計,昌平區生態林涉及生態涵養區近140個村。自2004年開始,每年為生態林管護員發放補償金。目前,管護員人均月補償金已達830元。十八大以來,累計發放補償金2.46億元。同時,為解決老年人就業問題,將管護員年齡上限調整到男70周歲、女65周歲。
2010年開始,昌平通過加大生態補償資金投入,進一步鼓勵、支持山區農民參與生態公益林保護建設,補償金全部按股分配給當地老百姓。自2017年起,全市加大投入力度,年補償金由1726萬元增至3021萬元。十八大以來,全區累計發放補償金近1.5億元。
此外,通過實施土地租賃和養護政策,拓展山區農民就業增收渠道。2015年昌平區將山區造林納入京津風沙源治理二期工程,今年二期工程進入養護期,已由區財政安排養護資金1600萬元,養護隊員均以當地農民為主,已安排當地勞動力約320人,確保了山區農民綠崗就業達到80%以上。
房山 投入近100億治河
房山區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房山在2011年就全部關停了區內的煤礦和非煤礦山,結束采煤歷史。
房山區曾經是礦產大區,關停后轉型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房山區圍繞治水、增綠、建園,實施了“雙百億”工程,房山有16條河,其中近100億元系統治理河道,近100億元建設林、田、園。
此外,房山構建了“2+2+1”產業體系,重點發展現代交通和新材料產業,積極培育智能裝備、醫藥健康,在三產方面重點推動金融科技、會議會展等生產線服務業。同時,統籌引導軍民融合產業增量資源集聚發展。
門頭溝 千年采煤史將終結
門頭溝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門頭溝區山區面積占全區面積的98.5%,作為北京唯一的純山區,區內礦產資源豐富。今年3月,木城澗煤礦關停。到2020年,延慶將關停最后一座煤礦,徹底終結千年采煤史。
據介紹,今后,門頭溝將加快推動以生態建設為核心的分區規劃落地,分區規劃核心指標101項,其中與生態直接相關的指標51項,占比超過50%。
2017年區域能源消耗總量61.79萬噸標煤,比“十三五”目標降低18.8%,單耗下降率年均超過8%,遠高于“十三五”6.29%的目標要求。截至三季度末,門頭溝區PM2.5濃度為4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9.3%,排名全市第二,大幅超過“十三五”6%的下降目標。
平谷 “森林城市”是發展“金名片”
前不久平谷區獲得了北京市首個“國家森林城市”稱號,平谷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平谷區作為首都重要的生態保育和區域生態治理協作區,首要任務就是守護好生態、守護好首都的碧水藍天,而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就是一個重要的標志。
他認為,生態涵養區不是不要發展,而是要高質量的更好發展,那就是綠色發展。作為北京第一個成功創建森林城市的區,無疑為平谷的綠色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這次‘創森’成功意味著我們責任更大、發展潛力更大、人民群眾期待也更大。今后平谷會在一個更高的水準上,加大生態保護和建設的力度,履行好自己的職責,同時也會充分利用好這張‘金名片’,更好地發展綠色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造福一方百姓。”該負責人說。(采寫/記者 李玉坤)
編輯:曾珂
關鍵詞:北京7區生態發展“定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