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抓野兔也犯法”是堂普法課
抓野兔也犯法?最近,南京市江寧區一男子因捕殺野兔被刑拘,引起網友關切。當地警方回應稱,該男子狩獵的是草兔,在《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內,是國家法律明文規定的“三有”保護動物。根據《刑法》規定,該男子涉嫌“非法狩獵罪”。
這是個很好的普法案例。根據該男子交代,他在網絡上看到很多人用電擊工具直播抓野兔,所以心生好奇試了試。言下之意,沒意識到這是犯法行為。
應該說,這不是他一個人的誤解。過去一段時間,大眾認知和法律法規“擦槍走火”的例子可不少。比如深圳男子出售自養鸚鵡獲刑5年,某大學生掏鳥窩獲刑10年,某農民上山挖野草獲刑3年。這些事發生后,網友也有不理解的反應。但后來公布的案例細節,證明法律并沒有冤枉這些人。鸚鵡案中有若干只為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大學生掏鳥窩案中,所掏的是燕隼;所謂“野草”,是國家重點保護植物蕙蘭。
雖然研判具體違法行為還要看是否有主觀故意,但就客觀情況來講,就是有許多人不知道普通鸚鵡和瀕危鸚鵡的區別,也分不清野草和蕙蘭的細節。這是動植物保護的特殊之處,不同于人們能夠感知和判斷的一般刑事犯罪,動植物保護如果宣傳不力、保護不當,人們很難識別和感知具體場景。從這個角度而言,動植物法規如何進行宣傳、普及,并嵌入到大眾認知中,是一堂亟須補上的普法課。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普法 抓野兔也犯法 課 男子 鸚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