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不欺”二字,當終生行之

2018年10月22日 20:49 | 作者:余足云 |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分享到: 

據宋人邵伯溫《聞見前錄》記載:賈黯考中狀元回鄧州,曾拜見范仲淹,請教為官之道。范仲淹將自己從政為官的實踐經歷提煉出“不欺”二字送給賈黯,并語重心長地告訴他:“君不憂不顯,惟‘不欺’二字可終生行之。”賈黯“遂終身佩服踐行”,成為一位敢于直諫的良吏,他常感慨:“吾得于范文正公者,平生用之不盡也。”

實際上,在古人中并不乏有關“不欺”思想與理念方面的論述。唐代賈島在詩《不欺》中寫道:“上不欺星辰,下不欺鬼神”;北宋張詠在《三不欺箴》中自勉:“上不敢欺君,下不敢欺民,中不敢欺心。”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談到治國之道時言:“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鄰,善為國者不欺其民,善為家者不欺其親。”可見,“不欺”不僅是古代諸多文人、士大夫秉持的道德操守,也是今天從政者所應當謹記的為政箴言。

“不欺”當以忠誠為本。史載,明成祖朱棣某日傳召楊士奇,并遞給他一張禮單。禮單是廣東布政使徐奇送給朝中大臣禮品的名單。成祖本來就對地方官員給朝官送禮之風甚為不滿,看過禮單之后,發現他所信任的幾位重臣,都赫然在列,唯獨沒有楊士奇。成祖滿懷嘉許地問道:“上面有許多大臣的名字,為何獨不見你的名字呢?”試想,如果一般人遇到此事,肯定將其視為一個千載難逢表白自己的良機。然而,楊士奇卻沒有一點驚喜之色,他平靜地回答道:“臣受命赴廣東時,群臣都曾作詩文饋贈徐奇,為了答謝,徐奇才贈送了這些藤席。因為當時臣有病,未曾作詩文,故此次沒有收到饋贈,不然的話,也難以幸免。”楊士奇的回答,讓成祖深感意外的同時,也被他的忠誠、誠實的品質所折服。無獨有偶,宋仁宗時,諫官曾多次進言,說陳執中不學無術,非宰相器,而仁宗卻認為“執中不欺朕耳”。可見,忠誠敦厚是人之根基。人有一誠,往往勝過乖巧變通。

“不欺”當以誠信立身。《資治通鑒》記載了戰國時期魏文侯守信赴約的故事。這天,魏文侯與群臣開懷暢飲,天上卻下起雨來。左右的臣子問他:“今天喝酒喝得正興起,天又下雨,您還要跟虞人一起去打獵嗎?”魏文侯說:“我跟虞人約好了,雖然玩得高興,怎能不去赴約呢?”于是冒雨赴約。俗話說,人無信不立。從政者更要取信于民,誠信為民,如果不講信譽,就無法讓百姓誠服。

“不欺”當以自省立德。清代名臣曾國藩三十歲之前也是“自負本領甚大,每見人家不是”,此后,他逐漸認識到自身不足,開始反省修身。為了改正缺點,他立下“三戒”,并將自己的缺點寫在日記里,記在家書中,公之于親人、朋友,接受批評和監督,自己常常“為之悚然汗出”,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將這種反省自勉的品格堅持了一生。“內誠于己,外信于人”,只有多自省,不自欺,才能不斷地克服貪嗔之念,抑制非分之想,補正不足之處,改正逾規之舉。

然而現實中,卻有部分黨員干部對上欺騙組織,對下欺騙百姓,對內欺騙自己。有的在檔案、個人事項報告上弄虛作假,虛報瞞報;有的搞“假清廉、真貪腐”那一套,甘當“雙面人”;有的愚弄、欺騙百姓,對上級頒發的惠民政策隱瞞不宣,承諾百姓的事情不予兌現;有的自欺欺人,只看到自身的優點,不反省自身的缺點和錯誤,永遠生活在“自我良好”的夢幻之中……打破“不欺”底線的結局,只能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不欺”二字,當終生行之。黨員干部要始終踐行“不欺上、不欺民、不欺己”的信念和追求,忠誠為國,以民為本,誠實守信,反省修身。唯有如此,方能無愧于黨,無愧于人民,無愧于自己。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終生 字, 忠誠 楊士 士奇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 宅男最新一区二区 | 日本免费的网站全黄 | 亚洲国产综合一区 | 中文手机字幕大香视频蕉 | 曰肥老太视频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