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漂洋過海來看你 這些“洋大夫”有啥絕技?
新華社上海10月19日電(記者龔雯、何欣榮)走進從蘇州駛向上海虹橋火車站的高鐵,薩瑞艾開啟了日常的工作:趕往位于上海的外資醫療機構和睦家醫療,去看已經和她約好時間的病人。
她從比利時到中國13年了,在中國拿到行醫許可證后當全科醫生已有11年,服務于多個年齡層的健康需求,包括兒童感冒、成人腸胃不適等。“和一個中國醫生一樣,守護人們的健康。”薩瑞艾說,她最大的感受是“沒有哪個國家能像中國發展這樣快”。她對中國醫療市場很看好,也決定在上海誕下即將出生的孩子。
據悉,外國醫師在國內行醫必須要經過注冊,取得《外國醫師來華短期行醫許可證》,除了入職申請書,還需提交外國行醫執照、學位證書、健康證明、聘用單位證明以及協議書等。
在薩瑞艾看來,外國醫生愿意來中國并留下來,一方面是中國對外開放的政策支持,如宮頸癌疫苗、抗癌藥等加速審批上市,改變了過去醫生“無藥可施”的境遇;另一方面是居民就醫觀念轉變,除了大部分外國居民因文化、教育等生活習慣找外國醫生看病,不少中國居民因對醫療服務的多元化需求日益提升,也成了外資醫療機構的“常客”。
“20年前來和睦家看病的99%是外國人,而現在有60%是中國人。”談起這個數據,和睦家醫療創始人、CEO李碧菁(Roberta Lipson)深有感觸,和睦家如今共有130多名外籍醫生,來自54個國家和地區,猶如一個小聯合國,足以體現中國醫療服務日新月異的變化。
不僅是和睦家,對于2015年成立的中國大陸第一家外商獨資醫療機構上海永遠幸婦科醫院來說,伴隨著二孩政策的實行,婦科專科醫療服務在中國的需求量不斷增長,機遇前所未有。
“今年3月份,醫院實現了盈虧平衡,比原來預計的五年時間快了一半左右。”上海永遠幸婦科醫院董事長范煜說,永遠幸不打廣告,主要靠患者口碑傳播,通過每月舉行說明會或咨詢會的做法,向患者闡述醫院的診療理念。目前醫院每天接待病人120個到150個。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到,優化多元辦醫格局,逐步擴大外資興辦醫療機構的范圍;《“健康上海2030”規劃綱要》提出,到2020年成為亞洲醫學中心城市和亞洲一流的健康城市;上海“健康服務業50條”提出,促進醫藥新技術新產品應用,爭取國外批準上市的抗腫瘤藥物在本市先行定點使用……
業內人士認為,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和極具潛力的市場前景,將吸引更多“洋大夫”帶著先進的國際醫療服務進入中國。
即將在上海舉行的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服務貿易、醫療器械及醫藥保健是兩個重要的展區。據悉,在上海自貿區,距離上海永遠幸不遠的另一家外資醫療機構上海阿特蒙醫院,預計在今年年內開業。德國阿特蒙集團和日本永遠幸醫療集團已簽約報名2019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完)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上海 中國 醫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