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一刀切”“一鍋煮”,如此檢查能查出問題嗎
漫畫 王懷申 繪
“走馬觀花四處瞧,正襟危坐聽報告,檢查臺賬對對表。”說起當前一些督查檢查考核,不少基層干部表示手段還是“老三樣”。一些地方和單位只要針對這“三板斧”提前做好應對,就有可能掩蓋住一些真正的問題。
不止“走過場”“大呼隆”,基層干部普遍反映,督查檢查考核中的一些“一刀切”的考核標準、“一鍋煮”的檢查模式、“模棱兩可”的督查意見反饋,等等,不僅脫離被督查檢查考核地方和單位工作實際,讓真干事肯干事的干部心里不舒服、讓那些投機取巧鉆空子的人偷著樂,更嚴重影響了督查檢查考核實效。
制定標準“一刀切”,簡單辦法難掩懶政怠政嫌疑
“我們不是給自己找借口。你說,我們鎮上發展果樹林木種植,可不是當年種當年就能結果、掙錢的,別說一個月督查一次,一個季度督查一次也不行啊!非要我們和一些引進其他產業的地方比短期進度,還沒比呢,就輸了。”“今天督查要看報表,明天檢查又要看報表,我們的精力都用在整理文字、計算數字上,那么多工作怎么辦?而且,有些標準提的要求,以我們的條件根本達不到……”說起督查檢查考核標準的“一刀切”,不少基層干部一肚子牢騷。
督查檢查考核必須有標準,一是給基層工作提供努力的目標,二是提供衡量工作好壞的尺度,三是避免督查檢查考核的隨意性。但很多地方將“一把尺子量到底”與“一刀切”等同,把“督查不留死角沒有例外”與“一鍋煮”等同,辦法簡單,貌似整齊劃一、從全從嚴,其實是在制定標準時不肯結合不同地方不同部門實際情況作差異化調整,其背后暴露出的是懶政怠政。
安徽省蕪湖市一名基層干部說,曾在網上查閱一些地方的督查方案,發現有的縣級單位的督查方案,直接照抄照搬了市里和省里的方案,甚至標準層層加碼。
這種現象,在東部沿海地區和中西部地區都不同程度存在,在當前一些重點工作如脫貧攻堅工作中較為突出。中部某省曾提出2018年實現現行標準下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村全部退出、貧困縣全部摘帽的目標,國家考核評估指出該省貧困人口識別不精準、貧困人口脫貧質量不高等問題。經有關部門約談后,該省重新確定了省內有關督查方案和考核標準,提出確保到2020年如期脫貧摘帽。
北京科技大學廉政研究中心主任宋偉表示,就脫貧攻堅工作而言,我們黨立下了“確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的軍令狀,習近平總書記一再要求各級干部“要堅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貧困原因施策,因貧困類型施策,區別不同情況,做到對癥下藥、精準滴灌、靶向治療,不搞大水漫灌、走馬觀花、大而化之”,“堅持時間服從質量,科學確定脫貧時間,不搞層層加碼”。宋偉認為,各級干部要對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真正領會到位,體現到各項督查檢查考核中,完善督查檢查考核評價體系,突出對黨中央決策部署貫徹執行情況的督查檢查考核,科學合理設置指標,視內容區分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城市與鄉村、地方與部門、機關與企事業單位等,體現差異化要求。
方式方法“套路化”,新技術用不好,新問題發現不了
“督查方式:1.查閱資料。各鄉鎮(辦、區)、市直各相關單位要按照督查組要求,提供各類文件、報表、臺賬等。2.開展座談。根據督查需要,組織各級駐村工作隊及相關干部開展座談。3.實地調查……4.問卷調查……5.隨訪暗訪……”這是湖北省一個市的《精準扶貧督查工作方案》中明確的5種督查方式。對比其他省市一些地方、其他工作的督查檢查考核方案,表述大多與此大同小異,基本囊括了常用的督查檢查考核方式。
這些督查檢查考核方式,多是在長期工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只要與時俱進補充完善、因地制宜用好用準,都能發揮其效用。但應該注意到,方式和手段沒變,督查檢查考核對象卻早已不同往日。
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一位退休老干部說,幾十年前沒有電腦打印復印,檢查時可看的文字材料少之又少,仔細查閱真能發現問題,也不會花多少時間。可現在文字材料堆積如山,如何高效看到真正該看的材料,又如何確保材料內容的真實?福建省一位參加農村聯合督查的審計干部反映,有的督查檢查考核組的成員看不懂臺賬特別是賬目,甚至發生被村會計蒙住的事情。
近年來,很多地方、部門的督查檢查考核也重視起了新技術手段,一些地方的考核方案中頻現“大數據”。可“大數據”究竟是什么,說得清楚的人不多,能用好的人更少。
當督查檢查考核方式的“套路化”與標準確定的不因地制宜碰到一起,難免出現數字注水夸大成績、故意造假隱瞞等問題。
在四川省西充縣政府網站掛出的一份某鄉2018年脫貧攻堅督查方案中,竟然把“迎檢”列為督查內容之一,提出“鄉黨委、政府根據工作需要,以貧困人口退出為目標,組織1至2次集中督查,查退出標準、退出程序、退出檔案、退出滿意度,宣傳政策,演練群眾迎接檢查及評估的準備情況”。
“演練群眾迎接檢查及評估的準備情況”,真可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當“迎檢”的招數高過了督查檢查考核的水平,一些不合時宜的方式還能發揮多大作用?
對此,宋偉建議各地按照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于統籌規范督查檢查考核工作的通知》的要求,改進督查檢查考核辦法,如《通知》所提出的,“必要的記錄、臺賬要看,但主要看工作實績,不能一味要求基層填表格報材料,不能簡單以留痕多少評判工作好壞”。
意見反饋真正“奔著問題去”,同時也不能忽略亮點
“對××重視不夠,需要加強”“××尚不健全,需要完善”……許多基層干部反映,以前在一些督查檢查考核的意見反饋中,常見這樣大而化之、含混模糊的語句。本該發現問題,有的督查檢查考核卻發現不了或者未能指出具體問題;有的督查檢查考核人員甚至成了地方政績的聽眾和讀者,為一些形象工程“背書”。如今,雖然這樣的問題已大為減少,但也存在另外一種需要警惕的傾向。
有的反饋“避重就輕”。媒體曝光的一些地方、部門的熱點問題中,有一個共同特點:這些地方、部門相關工作曾被多個部門多次督查,卻未奏效。類似問題的原因很多,可督查者沒有當成大問題、真問題指出。甚至有的督查建議是“大問題不夠,小問題來湊”。貴州省赫章縣一名干部說,他們接到一份督查情況反饋,沒有指出他們最急需指導的地方和最急需改進的問題,卻指出報告材料表述中有邏輯錯誤、相關材料格式不符合規范等問題。
有的督查檢查考核人員并非把促進工作放在第一位,而是為督查而督查、為檢查而檢查。一些基層干部反映,有的督查人員對干得好的工作和成功經驗視而不見,總說“我們就是來發現問題的”,但往往盯住的都是“格式不規范”等無關痛癢的小問題。
對此,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廉政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劉金程認為,督查檢查考核意見反饋應該真正“奔著問題去”,同時也不能忽略亮點。督查檢查考核反饋中問題點得準、意見建議提得好,才能真正有利于改進工作。如果真能堅持問題導向,真正“奔著問題去”,能有力推動工作改進,基層單位非常歡迎。但如果沒有發現新問題、真問題的能力,難免流于“吹毛求疵”。而這,將會消解督查檢查考核的嚴肅性、權威性,甚至打擊基層干部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影響工作推進。
“國務院每次大督查過后,不僅會指出問題,還會對地方典型經驗做法和國務院部門典型經驗做法給予通報表揚。”劉金程認為,無論是在督查檢查考核標準制定、方式方法還是意見反饋上,各地各級都應該主動對標對表,讓督查檢查考核真正發現問題、形成震懾、促進工作。(懷遠)
編輯:秦云
關鍵詞:檢查 督查 老三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