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歡喜慶重陽 家風話孝情——各地舉辦重陽節公益課堂活動
新華社北京10月17日電(記者吳振東、朱筱)九九重陽節,濃濃敬老情。連日來,全國各地中小學校組織豐富多樣的主題活動,在廣大青少年中傳播孝文化,在全社會營造關愛老人、幫助老人的文明風尚。
在江蘇省宿遷市,全市教育系統開展了“敬老助老,從小做起”活動,大中小學生紛紛走進退休教師家中、敬老院、老年公寓等地開展志愿服務。
“楊老爺爺雖然有些駝背,但滿臉洋溢著一種精氣神兒,看到我們去看他,他開心的不得了,這也讓我覺得我們做的事情很有意義。”沭陽縣湖東初級中學八年級一班的李蘇妍這次和同學們一起,來到沭陽縣湖東鎮楊崗村看望82歲的退休教師楊士信。他們聽老人講起過去的教學生活,并動手幫助老人洗菜、剝玉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
“百善孝為先,孝敬老人是我們每個人應盡的責任。”通過志愿活動,李蘇妍感到,讓老人安享幸福晚年,一份關心和問候很重要。“這份關心不應該只在節日里,更應在日常生活中。”
江蘇省淮安市金湖縣實驗初中開展了感恩教育“六個一”活動,內容包括“我為家里打掃一次衛生”“我給長輩敬一杯茶”“我為長輩剪一次指甲”“我為長輩洗一次衣服”“我給長輩寫一份賀卡”“寫一篇感恩日記”等。
八年級六班的孫亦心這次特地為爺爺奶奶精心準備了小賀卡,寫下了對長輩的祝福。晚上回到家,她還主動給奶奶打好了泡腳的熱水,給爺爺奉上了一杯熱騰騰的枸杞茶。
“我悄悄做了這些事,爺爺奶奶特別開心感動。我平時還應該多為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孫亦心說。
在金湖縣育才小學,一場題為“敬老不忘心間”的國學講座受到了師生們的歡迎。來自金湖縣文化館的主講人張芳獨具巧思,圍繞“老”“孝”兩字的甲骨文、金文字形和學生們進行互動,通過展示“孝”“老”兩字的演變軌跡,闡釋其蘊含的生活含義,將重陽節的由來及風俗娓娓道來。
其中,《孝經》中的行孝標準引發了孩子們的共鳴。“‘人之行,莫大于孝’,作為一名少先隊員,應該懷著感恩之情,尊敬長輩,用點滴陪伴給他們帶去歡樂。”三年級六班學生萬雨馨說。
張芳表示,希望課程能引導孩子們學會感恩,樹立良好的家庭美德觀,從而促進親老、愛老、助老、敬老社會風尚的形成。
身邊的家風故事是最生動的德育“教材”。這次重陽節,上海市黃浦區盧灣一中心小學給孩子們布置了一道“作業”:搜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年輕時的照片并了解照片背后的故事;主動邀請家里老人一起拍張全家福,在照片背面寫上對老人的祝福。
五年級學生唐一寧找到了上世紀90年代,爺爺奶奶回上海工作前在原單位安徽大學校門口的一張合影。“爺爺奶奶為國家、為家庭付出了青春和辛勞,希望他們的晚年生活能幸福快樂。”唐一寧說。
16日晚上,唐一寧主動下廚做了一盤番茄炒蛋,飯后還彈奏了新學的鋼琴曲。“這都是我給長輩準備的禮物,我感到全家人在一起就是最開心的事。”
孩子的孝行感染了大人。唐一寧媽媽吳女士說,平日里工作太忙,闔家團聚的機會并不多。“但不管怎樣,多抽空陪老人聊聊家常,敘敘親情,為他們敲敲背,捶捶腿,總是可以做到的,孝老敬老應該體現在這些日常生活的細節中。”(完)
編輯:秦云
關鍵詞:重陽節公益課堂活動 重陽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