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凝聚僑心僑力 助推“雙一流”建設

2018年10月17日 10:26 | 作者:梁謀 | 來源:海南日報
分享到: 

海外僑胞和歸僑僑眷是中國聯系世界的重要紐帶,是促進國家發展的重要依靠力量。高校作為歸僑和僑眷聚集高地,應當充分認識新時代僑聯工作的新使命,準確把握新時代僑聯工作的新要求,凝聚僑心僑力,發揮他們在“雙一流建設”中的積極作用。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要“廣泛團結聯系海外僑胞和歸僑僑眷,共同致力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明確了聯系凝聚廣大海外僑胞的情感之紐帶、精神之依托、動力之源泉。高校作為歸僑和僑眷聚集高地,應當充分認識新時代僑聯工作的新使命,準確把握新時代僑聯工作的新要求,凝聚僑心僑力,發揮他們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的積極作用,激發他們助推“雙一流建設”的參與熱情。

充分認識新時代僑聯工作新使命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團結統一的中華民族是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的根,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是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的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的夢”,指明了新時代僑聯工作的新使命。

固根。華僑華人在世界的分布,除個別的內陸國家和偏遠的島嶼地區之外,全球皆有炎黃子孫的蹤跡。華僑具有根深蒂固的民族感情,團結統一的中華民族是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的根。100年前,面對祖國飽受凌辱,海外華僑華人表現出強烈的愛國護鄉向心力,九曲回腸,為民族、為家鄉獻出了寶貴的生命。40年前,改革開放的號角一吹響,又是海外華僑華人第一時間聽從號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有力促進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今天,立根固本,才更能挺起民族精神的脊梁。

筑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由此可見,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是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的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國人內心,潛移默化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在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過程中,通過華僑華人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更易于被國際社會接受,有利于充分講好中國故事,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把具有當代中國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把當代中國文化的創新成果傳播出去。

圓夢。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遍布世界各地的數千萬海外僑胞,具有赤忱的愛國情懷、雄厚的經濟實力、豐富的智力資源和深厚的人脈資源,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支重要力量。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和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海外僑胞跨國流動發展事業的趨勢日益增強,參與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意愿十分強烈,與國內的聯系、交流、合作更加緊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共同愿景,是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的夢。

準確把握新時代僑聯工作新要求

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凝聚僑心、僑力、僑智,是僑聯的初心和使命。新時代的僑務工作,更應當牢記這一使命要求。

凝聚僑心。人心齊,泰山移。面對遍布世界各地的數千萬海外僑胞,靠什么來凝聚僑心、溫暖僑心,是新時代做好僑務工作必須著力思考的問題。在過去,做好“親情中華”工作就能溫潤僑心。進入新時代,尤其是大量僑胞歸國服務之后,僑務工作領域更寬、更廣,責任更重,需要更加注重凝聚僑心。面對世情、國情、黨情、僑情的重大變化,要胸懷愛僑之心,恪守為僑之責,多辦利僑之事,把工作做到心坎上、落到細微處,最大限度地凝聚僑心。

匯聚僑力。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邁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實現偉大夢想、推進偉大事業,面臨的內外風險挑戰前所未有,需要充分調動海內外各種資源和力量。發揮海外僑胞“語言通、政策明、行情懂”的優勢,發揮他們“素質高、資金足、技術強”的優勢,是黨和國家的一項重要工作。中國僑聯黨組書記、主席萬立駿強調匯聚僑力,必須抓住兩個大局,即在國內要緊扣“五位一體”“四個全面”“兩個一百年”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國際上要服務“一帶一路”,營造良好國際環境,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維護僑益。近年來,華僑華人回國發展蔚然成風。憑借與內地的天然聯系,海外華商成為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外商直接投資的主要來源。新生代移民作為溝通內外的橋梁,在推動中國與全球各國的雙邊貿易合作方面也作出了突出貢獻。隨著華僑華人回國發展人數的增多和頻率的增加,我們要切實維護好他們的合法權益。在國內涉及投資置業、創新創業及出入境、居住、醫療、子女教育等,在國外涉及華語教育、安全保障等,需要堅持國內國外、老僑新僑工作一起抓、精準抓,做到有的放矢。

發揮僑智。對外來說,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背景下,東南亞華僑華人可以發揮重要作用,其雄厚的經濟實力、豐富的智力資源和深厚的人脈資源等,能夠有效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對內來說,隨著祖國發展,海外僑胞的愛國熱情、民族向心力越來越強,高層次人才、留學歸國人員特別是回國創業人員越來越多,需要進一步發揮好僑智。巍巍上庠,國運所系。歷史和現實都表明,一個國家的強盛總是伴隨著教育的強盛。黨和國家做出“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重大決策,標志著從期望教育救國、教育興國到建設教育強國,將為歸僑和僑眷建功新時代提供新舞臺,需要我們進一步發揮僑智。

努力開創新時代高校僑聯工作新局面

新時代黨中央賦予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新使命。海南大學作為海南最大的人才培養基地,也是全省歸僑僑眷和留學歸國人員最重要的引進聚集地,面對習近平總書記“要支持海南大學創建世界一流學科”的殷切希望和囑托,海大僑聯要緊緊圍繞新時代工作主線和工作內容,為學校加快推進“部省合建”和世界一流學科創建做出僑界應有的擔當。

精心組織,不斷深化。隨著《中國僑聯改革方案》《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等文件的出臺,“大僑務”的工作格局愈加明顯。對此,海大僑聯主動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積極貫徹黨的各項僑務工作方針政策,認真落實新時代僑務工作要求:一是“凝”。充分利用互聯網新媒體手段挖掘僑界資源,打造網上“椰鄉新僑之家”,將大家凝聚在一起。二是“細”。關心老僑,服務新僑,用耳傾聽、用心關懷,把關心幫助歸僑僑眷,解決其困難等工作落小落細,切實有效解決實際問題,排除他們的后顧之憂。三是“活”。一方面大力“請進來”,采取多種形式邀請海外華僑華人訪問海南大學,加強聯系和交流;另一方面積極“走出去”,深耕東南亞,依托東南亞各地海南會館,在教育、文化交流領域開展全方位合作,讓華僑華人“久久不見久久見,久久見了還想見”。

勇于創新,深化改革。堅持問題導向,推行“地方僑聯+大學僑聯+校友會”模式,不斷擴大聯系面、增強凝聚力:一是搭建平臺,通過海外華僑社團、省內僑務部門,依托海南大學籌備建立海南華僑華人發展研究院;二是助力引智,利用學校成為“部省合建”以及擁有3個世界一流學科群和觀瀾湖國際校區等優勢資源,大力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擴大海外聯系圈;三是培育人才,利用海南大學是國務院僑辦華文教育基地和教育部來華留學示范基地的優勢,設立國際學院,開展來華留學、中外合作辦學、境外辦學、國際人才培訓等項目,培養一大批知華、親華、友華、愛華的人才。

立足海南,發揮優勢。一是發揮瓊僑資源優勢。海南是中國第三大僑鄉,瓊僑素有愛國愛鄉的光榮傳統,海大僑聯將立足瓊僑優勢,加強同海外瓊屬社團的聯絡,助推海南大學發展。二是發揮海南發展優勢。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大背景下,賦予海南經濟特區改革開放新的使命,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海南大學要立足海南戰略發展優勢,用足人才政策,加大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力度。同時,探索華僑華人國際離岸創新創業基地,為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三是發揮僑聯工作優勢。把握“根”“魂”“夢”的工作主線,以同源中華文化為精神紐帶,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為最大公約數,激發他們助推“雙一流”建設的參與熱情。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新時代 工作 海南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午夜资源一区二区三区 | 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 限制级福利影院在线观看 | 亚洲第一国产综合野狼 | 亚洲视频五月天激情 | 伊人久久大线蕉香港三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