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從“吃飽飯”“多掙錢”到“發展好”——記河南省內鄉縣長嶺村40年的變遷
新華社鄭州9月30日電題:從“吃飽飯”“多掙錢”到“發展好”——記河南省內鄉縣長嶺村40年的變遷
新華社記者韓朝陽、李文哲
像多數中國腹地的農民一樣,淳樸的長嶺村村民熱情中帶著一絲羞澀,在陌生人面前,他們不善言辭,不過聊起世代居住的村莊,說起村里的變化,他們又總能用最打動人心的語言來訴說對這里一山一水的“恨與愛”,長嶺的故事也就從這“愛恨交織”的訴說中慢慢展開。
拔掉扎在山里的“窮根”
“春種一滿坡,秋收一籮筐?!?4歲的李銀轉老人提及過去,直抹眼淚,“氣死龍王爺,地太薄,下再多的雨也不夠使。”吃飽飯曾是李銀轉最大的心愿。
在“七山二水一分田”的河南省內鄉縣,長嶺村正位于縣城西北方向的淺山丘陵地帶,村莊的窮根曾深深扎在山里。
村里的老人更愿意先說曾經吃過的苦?!盁氖羌t薯梗,吃的是紅薯面,就這也吃不飽?!?3歲的楊子黨不斷重復自己小時候挨餓的場景。
貧窮不僅是餓肚子。村支書周全力回憶,當時和本村的幾個山里娃到鄉高中上學,穿衣寒酸,飯食差,還被人取笑“山里娃到平地走路都在蹦”。
改變從1978年開始,聯產承包,小山村逐漸“邁過”溫飽線。
“分田到戶,村民勞動積極性高漲了,加上有了好種子和化肥,只有單身漢才能吃飽飯的日子過去了?!睏钭狱h說。
“土地一承包,第二年俺家的糧食就堆滿小院,終于吃上了白面膜。” 談及這些,李銀轉喜笑顏開。
溫飽不是李銀轉最終的心愿。手中有糧,心中不慌,“李銀轉們”也尋思種點花生多掙錢,養雞養鴨賺體己。
1985年到1995年,長嶺村村民大力種植花生,花生種植面積從400畝擴大到5000畝,成為花生種植專業村。土坯座、煤油燈被拋進了歷史長河,紅磚小瓦房建起來,黑白小電視也走進山里人的生活。
打通困在路上的“障礙”
面朝黃土背朝天,山里刨食,想致富,不容易。
1980年,時年20歲的李彩靈嫁進了長嶺村。她回憶道:“大雪天,我是跑了20里山路進村的?!?/p>
長嶺村行路難,僅能通行木板車的山路是致富路上的絆腳石。山里的花生賣不上好價錢,山外的豆腐進山卻漲成肉價錢。長嶺村的生活依舊苦。
1990年前后,村里人開始大規模外出打工,人口外流,土地拋荒,山村盡顯頹勢。
農村要發展,根子終究在土地。誰來種?種什么?怎么種?這些問題時時拷問長嶺人,更拷問長嶺村的帶頭人。
“1998年當選為村支書,我向村民立下軍令狀,要把荒山變梯田,梯田變成金銀坡。要把小道修成盤山路,讓山里的人和貨走出窮山坡?!弊窇浲?,周全力感慨萬千。
致富先要補短板。1998年至2008年,在縣鄉兩級政府的支持下,長嶺人用了10年時間將村里一半的荒山坡改成了梯田;2005年,一條長25公里、寬5米的土路全線貫通;2011年,“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水泥”路成為歷史;眼下,一條條通組路、串戶路將農戶相連,舊貌換新顏。
致富路上不能等,更不能停。一層層梯田繞山走,梯田怎么變“金山”?村支兩委研究決定,大力發展林果業。赴河北,奔山西,周全力和村干部最終選定了京東油栗和大紅袍花椒。2003年,長嶺村引進了新作物,種植了近萬畝板栗和花椒,僅此一項,種植戶人均增收近4000元。
迎來正在途中的發展
道路通了,長嶺的產業就盤活了。
2011年,村里又招引了昌宇果業,簽訂8000畝土地租賃合同,種植核桃,剩余的荒山坡也找到了“好婆家”。昌宇果業將荒山反租倒包給農戶,規模發展,閑散村民轉身變為 “造林工人”。簡單算算賬,現在一畝核桃年產值在3000元左右,等到核桃樹進入盛果期,效益會更好。長嶺村僅土地租賃一年就獲利近百萬元,企業和農戶實現雙贏。
長嶺村發展的不僅是經濟,村民的思想也在悄然轉變?!皠倎淼介L嶺,找村里人上山種核桃樹,給工資也沒人愿意來,寧可閑在家里,我就很奇怪?!辈罟麡I負責人郭小梅說起自己最初的困惑。長嶺村副支書李彩靈插話道:“其實就是死要面子,覺得在家干農活,不如出去打工光彩?!?/p>
現在,村里產業有務工的機會,大家搶著干。昌宇果業就雇了40余個村民長期管護核桃林,郭小梅說:“防蟲害和豐收時節還需要更多勞動力?!?/p>
32歲的周青波4年前回到村里,到昌宇果業上班,兩年前他開始做電商。
“波娃,今天上山剛收的雞蛋,趕緊給你送來?!?4歲的趙改枝挎著一籃土雞蛋走進周清波家中。挑選、稱重、包裝……一枚枚符合生態養殖標準的土雞蛋正借助一根網線“直通”城市餐桌。
“早前雞屁股里換油鹽,現在,土雞蛋網上銷售價更高?!壁w改枝老人數著錢笑成了花。
花椒、板栗、核桃、土雞蛋……2015年以來,隨著內鄉縣電商和旅游業的迅猛發展,以往藏于深山的山貨飛出了山溝,成了熱銷的特色旅游產品。
“城里人現在可羨慕俺們,進村轉轉,都說環境好,生活好,住在這里能活大歲數。”貧困戶靳天生笑著道。
如今,漫山遍野的綠色成為長嶺人的幸福底色。(完)
編輯:秦云
關鍵詞:河南省 長嶺村 4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