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月餅節”也要動起來——中秋假期的那些“新舊”民俗體育
新華社呼和浩特9月24日電題:“月餅節”也要動起來
——中秋假期的那些“新舊”民俗體育
新華社記者王春燕 鄭昕
賞月亮、品月餅、供兔爺兒……你以為這就是中秋節的全部傳統習俗嗎?不不不,可別忘了傳統體育活動的身影。
中秋節的體育活動雖然遠沒有賽龍舟、登高那樣家喻戶曉,但各族人民還是創造出如追月、跳月、博餅等圍繞月圓人團圓主題的益智性趣味性民俗活動,并且一直延續至今。此外,一般中秋節前后,秋收、秋耕、秋種“三秋”大忙正當時,與農事、農時相配合,中秋更有豐富多彩的農民體育文化活動舉行。
“月餅團圓新買得,拈骰奪取狀元籌。”6枚骰子,1個瓷碗,骰子在碗中彈跳、翻轉。在清脆的叮叮當當聲中,或紅或黑的點數決定了擲骰人是“狀元”還是“秀才”。
在閩南地區,歷史悠久的中秋博餅活動風氣依舊興盛,中秋節前后的福州、廈門等地甚至會呈現全城博餅的盛況。從前,人們博餅是為了預測來年的運氣。當下,更多人把這項活動視作溝通感情、放松心情的娛樂。
在香港,中秋節最具特色的傳統體育活動非舞火龍莫屬。香港大坑舞火龍這項傳統習俗已有逾百年歷史,曾在2011年被列為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秋期間,大坑舞火龍吸引無數人前往觀賞,陣陣鑼鼓聲中,一條條火龍在鬧市的街道上穿梭,火光閃爍。
經一年辛勤耕耘,金秋時節碩果累累最能體現出豐收的喜悅。今年中秋節的前一天恰逢秋分,是首個中國農民豐收節。為慶祝這一“最年輕”的節日,很多原本“只有農民們才懂”的活動成為慶祝節日的比賽項目,吸引著人們積極參與,體驗農忙的快樂。
自古以來,中國的農事節慶中就包含舉辦民俗技能表演的傳統,特別是在秋分時節慶祝豐收的社火、拔河、舞龍、秋千、豎蛋等民俗體育項目。許多農民走上賽場,在田埂上、魚塘里展開采摘、抓魚、打谷子等與農業生產相關的趣味體育活動。
4000年前農業始祖后稷“教民稼穡”的陜西楊凌作為今年農民豐收節的分會場,舉辦了規則類似定向越野賽的“鄉村尋寶+”體育旅游活動,創新節慶體育形式。
在內蒙古自治區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主會場,50米大豐收搶糧入倉、50米撿蔬菜、50米豬八戒背媳婦等比賽項目別開生面,大家在歡聲笑語中共同分享豐收的喜悅。
隨著全民健身、全民健康的意識逐漸深入人心,中秋節在很多人看來正是登山、徒步、騎游的好時機。在全國各地,中秋節小長假期間舉辦的規模大小不一的健步行、半程馬拉松、自行車騎游等賽事,均不乏積極報名的參與者。
西安體育學院體育史學退休教授王增明說,體育活動與人們的生活方式息息相關,千百年間以農業作為基礎的傳統中國社會自然會產生如端午節的龍舟、重陽節的登高等配合農業生產和節慶的文化活動,進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形成一定的形式和規則,成為如今的體育。
“農民豐收節是傳統文化有機融入現代生活的一種契機,今年中秋節與秋分節氣相銜接,在中秋假期前后,我們也能看到很多慶祝豐收的體育活動。這些節令活動一旦被固定下來,在未來假以時日很可能成為我們民俗文化、民俗體育的一部分。”王增明說。(完)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體育 民俗 中秋 中秋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