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在轉型中積極破解跨區演習難題

2018年09月06日 14:11 | 來源:解放軍報
分享到: 

引 言

跨區基地化演習作為我軍剔除和平積弊、錘煉檢驗部隊的重頭戲,歷來牽動著各級的目光。但縱觀當前跨區基地化演習,也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矛盾問題,反映的是理論創新、裝備研發、訓練方式和支援保障等方面存在的若干不足,亟須在深化改革中轉型突破。

理論創新要進一步尋求與作戰實踐相適應

理論創新是支撐軍隊作戰與訓練的靈魂,是軍隊建設發展的不竭動力。跨區基地化演習既然是對抗演練,勝敗本無可厚非,可從具體演習情況來看,一些“紅軍”在屢戰屢敗中卻又屢敗屢戰。這在某種程度上提醒我們,需要注意糾治作戰理論與實踐不相適應的問題。歷史證明,軍事理論創新越貼近實戰,獲勝的幾率就越大。二戰時期,德軍創新運用“閃擊戰”理論席卷歐洲戰場;近幾場局部戰爭中,美軍成功運用“空地一體戰”“非對稱作戰”“網絡中心戰”“快速決定性作戰”等理論,取得了繼海灣戰爭以來多場戰爭的勝利。回顧我軍作戰理論的發展,從抗日戰爭的游擊戰,解放戰爭中的大縱深作戰,到朝鮮戰爭的近戰、夜戰、坑道戰、“零敲牛皮糖”等作戰理論,都是在不斷創新中打贏了一場又一場戰役的。反之,古今中外墨守成規導致戰敗的事例則不勝枚舉。當前,隨著戰爭形態演化節奏的加快,理論創新的周期越來越短。緊跟作戰實踐的節拍,同步發展軍事理論已成為時代的要求。

當務之急,需要各方聯動推動理論創新與作戰實踐協調可持續發展。高級機關要做好作戰籌劃,為理論創新指明方向;科研院所應大膽設計戰爭,論證作戰理論的可行性;部隊配合做好實戰推演和試驗,采集并反饋相關數據;職能部門協調三方進一步修改完善創新成果,經再推演再實驗,直至理論成熟配套。成熟的理論還不能形成戰斗力,需要分解和量化進入訓練大綱,以便在全軍推廣施行。可以相信,只要正確把握理論與實踐的辯證關系,“像訓練一樣打仗、像打仗一樣訓練”即可成為現實,也就能始終走在通往勝利的大道上。

裝備研發要進一步尋求與實戰需求相適應

過去我們強調有什么裝備打什么仗,隨著技術和戰術的發展,我們現在有條件有能力做到打什么仗就研制什么裝備。但跨區基地化演習表明,現有的武器裝備與實戰需求仍有不相適應的地方,需要著眼實戰開發更有效的裝備用于攻堅克難,以避免無謂的傷亡并實現速戰速決。從一戰、二戰中出現的坦克、飛機,到越戰中的精確制導炸彈;從海灣戰爭中的隱形飛機,到阿富汗戰爭中實施查打一體的無人機,無不證明新武器裝備的運用,對加快作戰進程、取得戰爭勝利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技術決定戰術,但當戰術手段不奏效時,需要用新技術手段來彌補。然而,技術研發與新裝備列裝都需要一個周期。歷史證明,周期越短則制勝效果越好。如何縮短這一周期,各國除了加強軍事高新技術的儲備外,還從編制和機制上采取措施。比如美軍在阿富汗戰場上,專門創建了“快速裝備部隊”,主要任務就是確定和評估士兵的作戰需求,并將這些需求和建議反映給研發部門;同時負責對新裝備進行測試,確保在規定的90至180天內交付新裝備。

當前,發展裝備的一個重要方面是著眼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及時讓有資質的優秀地方企業適度適情參與到演習評估、需求論證等環節中來,為部隊裝備發展建言獻策。裝備主管部門要架好連接部隊與企業的橋梁,注重把好部隊作戰與訓練裝備的需求關;企業產品的質量關;后續服務的保障關。把急需、管用、好用的裝備及時列裝到部隊,為部隊能打仗、打勝仗創造過硬的物質條件。

訓練方式要進一步尋求與戰斗力生成相適應

跨區基地化演習是部隊高層級的訓練,一些參演部隊暴露出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說明部隊之前的訓練與全面形成實戰能力仍有一定差距。面對訓練內容增多、強度增大、周期縮短的實際,如何科學施訓、提高訓練效率是必須正視的關鍵問題,需要在加大改進訓練方式等方面做文章。上世紀60年代,我軍基于當時的戰爭形態和部隊實際推廣郭興福教學法,極大促進了部隊戰斗力水平的整體提升。當前,戰爭形態由機械化向信息化并逐步向智能化戰爭發展,我軍作戰任務和裝備水平也發生了巨大變化,這就要求我們的訓練方式需要依托信息技術進行相應變革。

事實證明,一支軍隊的訓練方式越契合當時的勝戰機理、越符合戰斗力生成規律,戰場上決戰決勝的把握就越大。如外軍通常用虛擬現實技術模擬實戰訓練環境,讓部隊在“逼真”的環境中反復訓練,在走向戰場前就具備相當熟練的作戰技能,既節約、高效又方便、安全。近年來,我軍在研發和使用信息訓練系統方面成效顯著,但基層部隊有系統缺軟件、有軟件缺數據、有數據難融合的問題還客觀存在。加之人員流動加快、綜合訓練場地受限等原因,各級重體能、輕技能,重基礎、輕合成訓練的問題還未得到根本解決。因此,應加強科學訓練的宏觀籌劃,研制和推廣訓戰一致的系統軟件,科學指導和規范訓練方法手段的運用;把握戰斗力生成的特點,遵循由低到高、由簡到繁、由點到面的客觀規律,抓緊抓實各項訓練任務的落實,徹底解決年年打基礎、年年在低層次徘徊的訓練矛盾。

支援保障要進一步尋求與制勝機理相適應

戰爭形態越發展,作戰對后勤的依賴性越大;打仗在某種意義上講就是打保障。跨區基地化演習中“紅軍”的連續敗仗,暴露出支援保障與現代戰爭制勝機理不相適應的矛盾。如參演部隊上情靠要,下情靠報,自身情報力量卻難發揮作用;攻防作戰體系短板多,長板又不突出,導致不能形成體系合力;聯合指揮機構協調難,一些支援力量常常因故缺席,最后變成單個軍種部隊的獨角戲。這與“信息主導、體系對抗、聯合制勝”要求相距甚遠。從美軍實踐看,其支援保障力量是作戰力量的重要補充,數量占總人數近2/3。比如1個作戰旅作戰,會有多個類型的支援旅和職能旅成建制或抽組力量參加,支援范圍涉及航空、情報、通信、炮兵、防空、工化等十余個專業。為了提高各軍兵種力量支援保障效率,美軍在機制上區分為全般支援和直接支援,全般支援的廣泛性與直接支援的專屬性相結合,可以確保支援力量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有效。

目前,我軍已組建了戰略支援部隊、成立了聯保中心,戰區及所屬部隊編制中也增加了相應的支援保障力量。可以說,制約部隊作戰支援和勤務保障的體制性障礙已得到破除,但與之配套的運行機制還在逐步建立與適應中。應統籌協調作戰部隊、戰略支援部隊和聯保中心進行任務對接,并針對跨區演習中暴露出來的問題進行對照檢查;作戰部隊應根據任務特點,提出支援保障需求建議;戰略支援部隊和聯保中心結合專業性質,規范各支援保障力量使用標準;最后形成貼近實戰的支援保障機制,并在下次演習中驗證修改。當然,現代戰爭中的支援保障還離不開全社會的力量,戰區機關應發揮軍地橋梁紐帶作用,充分利用軍民融合成果,不斷探索構建軍地統籌的運輸投送體系、軍地一體的軍事設施體系、軍民共享的醫療衛生體系、軍地聯保的軍需能源體系、軍地協作的軍事采購體系、軍民兼容的裝備保障體系、軍地協同的應急動員體系,為聯戰聯訓聯保開辟新的發展之路。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部隊 作戰 訓練 支援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日本熟女乱子视频 | 曰韩欧美亚洲美日更新在线 | 亚洲国产日本韩国欧美mv | 思思热在线精品视频67 | 日韩精品中文无线码 | 一本大道AV伊人久久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