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萬喆:金融活水助推中非合作躍上新高度
作者: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首席經濟學家 萬喆
金融作為現代經濟的血脈,不僅是中國現代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參與和完善全球治理的重要途徑。中非金融合作猶如中非合作的血脈,開發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商業性金融、綠色金融和第三方合作金融通過輸血、造血、凈血和活血,在不斷夯實中非合作根基的同時,推動中非合作向更高水平合作轉型升級。
夯實非洲經濟根基
進入21世紀后,由于基礎設施薄弱、醫療衛生水平較低,大多數非洲國家普遍都面臨發展經濟的迫切任務,對資金需求量大。但是,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牢牢控制著全球金融的話語權,基于非洲國家的負債水平,對非洲國家融資要求提出了苛刻的條件。一方面,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對非洲政府貸款要求提出了基于“華盛頓共識”的各種附加條款,如減少政府開支、提高進口稅、貿易自由化、提高資源開支透明度、國有企業私有化等。IMF對非洲國家貸款要求所提苛刻條件不僅意味著凍結非洲國家基礎設施重建計劃,無法盡快滿足非洲國家對于基本公共服務的迫切需求,而且會使非洲國家陷入更大的政治風險。
在非洲國家面臨資金困難的時候,中國伸出了援手,中國特色的官方開發金融進入了非洲。2003年,以中國與安哥拉政府簽署框架協議為標志,中國開發性金融開始進入非洲市場。2006年,在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上,中國政府宣布設立“中非發展基金”,這是中國政府宣布的對非務實合作8項舉措之一,目的是支持和鼓勵中國企業對非投資。基金于2007年6月份開業運營,初始設計規模50億美元,由國家開發銀行承辦,外匯儲備提供了資金支持。2015年12月份,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上宣布,為支持中非“十大合作計劃”實施,向中非發展基金增資50億美元,基金總規模提升至100億美元。自成立以來,中非發展基金積極支持中非經貿合作,重點投資了一批農業、基礎設施、資源開發等項目,有力促進了中國企業對非投資,為所在國基礎設施建設、技術進步、出口創匯和增加就業發揮了重要作用,推動了中非產業對接和產能合作,促進了非洲經濟社會發展,幫助非洲在全球經濟格局中提升競爭力。
推動非洲產業升級
非洲國家迫切需要本國產業自主發展,從依賴“輸血”向自主“造血”轉型。“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中國金融在中非合作中秉持互利共贏的原則,在“資源換貸款”的基礎上,通過“股權+投資”模式推動非洲國家產業實現升級,增強了自主“造血功能”。
在開發性金融方面,中非發展基金作為中國第一只專注于對非投資的股權基金,著力支持非洲破解基礎設施滯后、人才不足、資金短缺三大發展瓶頸,加快非洲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進程,幫助其實現自主可持續發展。在政策性金融方面,截至2017年,中國進出口銀行在非洲近50個國家支持的項目既包括鐵路、公路、機場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也包括學校、醫院、住房等民生項目。在商業性金融方面,2008年,中國工商銀行收購標銀集團20%股權,成為其單一最大股東,兩行共同為中非民眾創造福祉,助力中非命運共同體建設。
在新型國際多邊金融機構建設和發展方面,中國積極推動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在非洲拓展業務,為非洲經濟造血。2017年9月份,亞投行宣布向非洲提供首批貸款,其中包括為埃及11個太陽能項目提供2.1億美元債務融資。2018年5月份,亞投行與非洲開發銀行簽署了諒解備忘錄。2017年8月17日,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第一個分支機構——非洲區域中心在南非成立,凸顯了包括中國在內的金磚國家對非洲大陸和新興市場國家的發展承諾。2018年,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貸款數量將達到40億美元,支持15個至20個項目。新開發銀行非洲區域中心將在鑒別和支持項目上發揮突出作用,幫助非洲國家解決債務問題,努力實現非洲復興與自主可持續發展。
開辟第三方市場合作
中國在中非合作方面注重順應全球化潮流,強化與各國在非洲的第三方市場合作,在金融合作領域與西方國家共同推動非洲發展。比如,與法國簽署了《開發第三方市場合作協議》,同意建立中法共同基金,助力雙方在第三方國家開展產業投資等國際合作。非洲大陸有50多個國家,其中21個是法語國家。中國同法國合作,聯合投標開辟第三方市場,可以彌補不熟悉當地文化的缺陷。
中國金融在中非合作中以真正“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目標,通過優勢互補強化與各國在非洲的第三方市場合作,強強聯手活絡非洲經濟血液,激發非洲經濟活力。當今世界,中國和非洲已經成為完善全球治理體系的生力軍。全球治理體系改革迫在眉睫,全球治理變革與轉型升級將呈現長期性、博弈性、曲折性特點。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金融將助力中非合作深入發展,助力“一帶一路”倡議和非盟《2063年議程》深度對接,合作共贏,共同捍衛全球化和多邊主義,讓中非命運共同體具有更強的生命力。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合作 中非 金融 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