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為什么他們不愿讓后代“子承父業”?———委員和部委負責人共議提高勞模工匠待遇
勞模工匠的待遇怎么樣?這是8月31日全國政協雙周協商座談會上,委員和相關部委都很關心的一個問題。
然而,現實的答案很無情:經濟待遇、社會地位“雙低”,正造成勞模和工匠式的產業工人流失。“我們產業工人中的勞模幾乎都不愿意自己的子女當產業工人。”丁小崗委員的話,道出了他們的付出得不到相應回報的苦衷。
丁小崗委員發言 人民政協報記者 賈寧 攝
“青年人對一線技能崗位大都沒有興趣,勞模這個稱呼對他們而言漸行漸遠,因為當了勞模,社會地位也高不到哪兒去。”會上,黃綺委員舉了幾個數據來證明勞模工匠“后繼乏人”:上海市對勞模當中的低收入人群發放幫扶補助,2017年幫扶數達到2991人,約占上海省市級勞模比例的1/5。2017年底,上海省市級在冊勞模1萬多人,退休勞模占比高達71.6%,老齡化現象非常嚴重。黃綺呼吁提高勞模社會地位,把勞模放到黨管人才的總盤子中去統籌考慮,并針對老年勞模看病難問題出臺專門政策,開通就診綠色通道。
來自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李龍熙常委對產業工人工資偏低有深切感受。“在工業強國德國,同等學歷下,技術工人比普通高校畢業生的工資都要高,特殊崗位的高技能人才工資已經超過大學教授。”李龍熙說,目前黨中央已出臺關于提高技術工人待遇的相關文件,現在的關鍵是要落地,使高技能工人在經濟上得實惠、政治上有地位、社會上受尊重。
李龍熙委員發言 人民政協報記者 賈寧 攝
在丁小崗看來,勞模工匠地位變化,與近年來企業組織方式、生產力結構和工人隊伍的變化有關。他認為,企業去實體化、用工去雇傭化和報酬去工資化漸成趨勢,這集中表現在產業工人組織化程度降低,階層分化和訴求多元,難以形成合力,也缺乏對主人翁地位的認同和自豪感。丁小崗說:“我們評選勞模大量來自體制內,一定要抓住體制外的大多數。”他建議在評選上加大物質激勵的力度,提高勞模工匠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中的比例,給予他們“光榮”與“體面”。
在互動時,相關部委負責人對提高勞模工匠待遇問題給予了積極回應。“如果當勞模工匠沒有實實在在的利益,誰來當?這是一個指揮棒。”全國總工會黨組書記、副主席李玉賦表示,精神和物質兩方面的待遇都不可少。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邱小平說,當前的關鍵是要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的關于提高技術工人待遇的意見,“我們已經做了一些工作,今年4月在系統內下發了貫徹該意見的文件,今年還將會同國資委、全國總工會召開會議進行部署,把有關政策措施落到實處。”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勞模 工匠 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