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德國極右排外聲浪何時休?
(國際觀察)德國極右排外聲浪何時休?
中新社柏林9月2日電 (記者 彭大偉)“外國人滾出去!”德國東部城市開姆尼茨近來連續爆發的極右翼游行上,不僅出現排外口號和外國人遭襲,甚至還有參與者公然使用違反德國刑法的納粹禮。
國際輿論將憂慮的目光投向德國:在這個接收了上百萬難民的國家,其內部究竟發生著怎樣的變化?
排外事件頻發引各界擔憂
8月25日,開姆尼茨慶祝建城875周年節慶活動上,一名德國男子遭襲喪生,警方逮捕了兩名分別為敘利亞和伊拉克籍的嫌犯。當地極右翼團體聞訊后,立即在社交網站上動員游行。
從8月26日至今,開姆尼茨發生了多輪極右游行示威,截至9月2日共造成數十人受傷。與此同時,反排外的人士亦舉行了針鋒相對的反示威活動。
在一段視頻中,一名膚色較深的男子被一群人辱罵和追打,打人者高喊“這兒不歡迎你們”;另一段視頻中,德國RTL電視臺記者正在開姆尼茨發生命案的地點連線時,一名男子竟沖到鏡頭前擺出了疑似納粹禮的姿勢。
德國和國際輿論紛紛表示驚詫。9月1日的德國《明鏡》周刊社論開篇即指出:“開姆尼茨是一個轉折點”。
“這座城市從未經歷過這樣的事情,某種程度上講,整個二戰后的德國都沒有經歷過。”《紐約時報》認為,自從默克爾2015年決定開放德國邊境以來,這個國家正在努力消化涌入的約一百萬難民,開姆尼茨爆發的憤怒“代表著在此期間得以膨脹的反移民仇恨達到了新的高度”。
而德國朝野各界亦展開了批評和反思。默克爾譴責開姆尼茨發生的暴力事件稱,“在任何地方、任何一條街道都不能出現這樣的暴亂”。
德國外長馬斯呼吁德國人“離開沙發,開始發聲”,“如果今天在我們的街頭再度出現納粹禮,那就是我們國家的恥辱”。
歷史與現實:深層矛盾交織
有觀點認為,德國東部各州在德國統一前對種族主義、排外主義等清算不夠徹底,造成了今天的新納粹分子、極右人士等在東部聲勢更為壯大。
與歷史因素相比,更為現實的是,在統一28年后,德國東部和西部在社會經濟發展上仍存在顯著的差距。
德國政府2017年公布的《德國統一現狀年度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東德失業率仍為8.5%,遠高于西德的5.6%。報告指出,東部新聯邦州大部分地區仍為“結構性弱勢”區域。2016年,德國東部人均GDP僅達到西部的73%,“很多東部的年輕人在自己的家鄉缺少前景”。2015年,西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23萬歐元,東部則僅為1.86萬歐元。
政治上亦顯得涇渭分明。2017年舉行的德國大選中,極右民粹色彩的新興政黨“德國選擇黨”在開姆尼茨所在的薩克森州得票率高達27%,成為該州第一大黨。而選擇黨在西部則遠不如在東部受歡迎。
“歡迎文化”:良藥還是病根?
“我們能辦到!”當默克爾2015年說出這句話時,德國媒體上洋溢著一種自信:憑借多年來造就的“歡迎文化”,德國可以應對難民危機挑戰,并幫助難民融入社會。
然而,不加甄別地接納難民,一方面給極右翼提供了坐大的機會,另一方面亦導致國家行政和執法機關不堪重負。
據德媒報道,上月在開姆尼茨用刀刺殺德國人的伊拉克籍嫌犯Yousif A。本應在2016年5月被遣返至保加利亞,然而卻因種種原因未能如期被遣返。震驚全球的柏林圣誕市場恐襲案中,德國北威州當局2016年3月就已認定作案人阿尼斯·阿姆里存在發動恐怖襲擊的可能,而其卻一直未被遣返回突尼斯,直至當年12月發生12死數十傷的特大恐襲。
“新納粹參與的暴亂必須成為政治人物和公民的一針清醒劑。”《明鏡》周刊寫道。
如今,默克爾帶領的聯盟黨正力爭今年內拿出德國首部用于引進專業人才的移民法草案。而她近年來多次出訪非洲并承諾加大發展援助,以及努力同歐盟國家達成雙邊難民遣返協議,亦被認為是應對難民危機的治本之策。
10月,德國南部經濟重鎮巴伐利亞即將舉行州議會選舉。與默克爾聯合執政的基社盟面對聲勢漸盛的選項黨能否成功“守擂”,將成為人們觀察德國民意走向的最新風向標。
編輯:曾珂
關鍵詞:德國極右排外聲浪何時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