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鄭雁鳴:治理民辦校外培訓機構的關鍵點
作者: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 鄭雁鳴
減輕中小學課外負擔是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著力解決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與人民受教育需求之間矛盾的重要舉措。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于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針對當前校外培訓機構存在的有安全隱患、證照不全、超前培訓、超標培訓等突出問題,提出具體規范措施,對于規范校外培訓市場秩序、減輕學生過重課外負擔具有重要意義。
民辦校外培訓機構考驗政府治理能力
民辦培訓機構作為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是對公辦教育資源的有益補充,也是辦人民滿意教育的重要途徑,堅持發展是第一位,同時也要依法規范。近年來,隨著民辦校外培訓市場的發展,不少民辦校外培訓機構出現了盲目擴張現象,造成了培訓市場的混亂,出現了違規收費價高質低、擅自變更登記事項的超范圍經營、證照不全或無證無照等問題,嚴重危害到學生和家長的利益。
各地在規范管理民辦校外培訓機構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比如,重慶相繼出臺了《重慶市民辦非學歷教育培訓機構管理暫行辦法》《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轉發重慶市民辦非學歷教育培訓機構審批和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確立了民辦培訓機構的定位、發展目標、政策措施、管理辦法等,彌補了地方配套政策法規和日常監管體系的滯后與缺失。同時,推出齊抓共管體制機制,設立培訓費專用賬戶、最低余額存款、督導評估、信息公開等10余項制度。
總體上,民辦校外培訓機構的現狀呈現出兩大特點:一是校外培訓作為市場行為,在市場供求關系影響下,需求強勁,發展迅速。由于社會和家長對校外培訓機構的需求呈現出剛性增長的趨勢,民辦培訓機構紛紛從成人職業教育培訓為主轉向中小學校外培訓為主,中小學生培訓成為培訓市場發展的主力軍。應引起注意的是,教育行政部門越是加強對公辦中小學招生入學和減輕學生課外負擔的管束,家長就越是帶著孩子去民辦校外培訓機構補習,出現“內緊外松”的反差現象,這不是單純治理民辦校外培訓機構就能解決的問題。二是區域分布呈現極大的不平衡態勢。民辦校外培訓機構和教師資源大多集中在主城區。
當前,民辦校外培訓機構的治理與教育供給側改革有著密切關系。客觀地說,公眾對于教育消費的投入不斷提高、公辦教育投入的滯后和教育消費快速增長的迫切需求之間形成了巨大落差,稀缺的優質教育資源與公眾的需求之間存在差距,使得不同類型和規模的民辦校外培訓機構大量涌現并迅速成長。多種培訓教育模式的探索,既適應了廣大學生和家長對教育的多元化需求,也對現行教育體系形成了有益補充。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培訓市場的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存在資質不健全、擅自組織“小升初”考試、違規聘用公辦學校教師、欺詐和虛假宣傳招生等問題。究其原因,一是舉辦者急功近利,將培訓機構主要作為“產業”和“企業”來經營。二是培訓市場格局沒有完全理順,學生、家長難以分辨。三是對非法培訓機構和違規行為的查處難度較大。由于沒有明確的執法主體,相關部門缺乏聯合執法機制,無法有效執法。因此,需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切實把培訓市場的資源優化好、配置好。
我國民辦校外培訓機構的定位與轉型
民辦校外培訓機構是學校教育的補充,而不是學校教育的替代。民辦教育要發揮自身優勢,需要在培訓的課程與教學上下功夫,通過特色與質量來滿足學生對教育服務的多樣化需求。按照新時代的民辦校外培訓機構功能,民辦校外培訓機構轉型的基點在于依法辦學。
首先,舉辦者要有正確的發展思維與定位。培訓機構的公益性教育屬性決定了不能把利潤最大化作為最高目標,同樣肩負著培養各類合格人才的教育責任。既然是公益性導向,通過培訓質量來提高其社會聲譽已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
其次,正視存在的問題。對照相關文件要求,全面進行自查自糾,建立辦學資質、安全隱患、培訓課程與教學等方面的問題臺賬,限期整改,檢查督促到位,堅持依法跟進、依法辦學。
再其次,用好規劃的杠桿。民辦校外培訓機構要堅持以質量求生存,以服務求發展。針對培訓市場的多樣化需求,突出針對性和實用性。回歸課程與教學的核心,建立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加強自我監控,明確培訓規則。
我國民辦校外培訓機構的治理策略
基于前期調研,對我國民辦校外培訓機構的治理提出以下建議。
鞏固成果深化管理改革。政府組織相關部門和專門研究人員,對民辦培訓教育行業的發展現狀、趨勢等進行深入調查研究,并通過年度報告等形式向社會公布,引導其正確發展。著眼于構建政府規范、社會中介參與管理、適應市場、靈活多樣的辦學機制,進一步提高民辦培訓機構的辦學水平和效益。規范輿論導向,準確定位民辦培訓機構的行業屬性,科學規劃行業發展,形成定位明確、類別清晰、重點突出的行業發展格局。
進一步規范培訓市場。各級政府應當加大對于民辦培訓機構的監管力度,建立健全市場準入、退出制度和督導評估制度。要從注冊資金、師資力量、課程設置、教學場地、設備設施、舉辦者資格等多方面做出詳細規定,并請第三方權威機構做出評估,不達標的堅決不予登記注冊。
繼續完善配套制度建設。隨著形勢的變化,民辦教育改革發展已有了一些新情況、新動態,需要進一步修訂、完善政策法規,優化制度環境,促進培訓教育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明確主體責任。民辦培訓機構實行的是“以區縣(自治縣)為主審批管理”工作體制,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對轄區內的培訓機構承擔著重要的統籌管理責任,同時也是轄區內安全穩定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區縣(自治縣)政府應統籌當地各方面力量,協調整合現有工商、人力社保、物價等部門的執法機構,全面增強培訓市場的管理力量。
深度強化監督管理。實行審批管理部門、登記管理機關、行業組織三位一體的監管體系。審批主管部門要認真做好培訓機構師資和辦學質量的督導評估與年檢工作,加強抽查,監管到位。抽查和年檢結果要在報刊、網站上公示。鼓勵行業組織和學生家長參與監督,引入社會監督有利于規范培訓市場。培訓機構發布的招生簡章和廣告,應報教育主管部門備案,對發布虛假招生簡章或廣告、信息騙取錢財的要堅決查處。規范收費許可制度,確保培訓機構不亂收費,避免培訓機構損害學生和家長的利益。加快執法機構建設,明晰執法機構的職能和定位,加強經費保障、人力保障、制度保障。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民辦 培訓機構 校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