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推薦 推薦
陳寶生:推進公平而有質量的義務教育
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期間,受國務院委托,教育部部長陳寶生今天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關于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提高農村義務教育水平的工作情況。
“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提高農村義務教育水平,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根據新時代我國經濟社會主要變化作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部署。”陳寶生表示,兩年多來,按照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國務院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制定了經費保障、辦學條件、隊伍建設、控輟保學等一系列配套文件。多部門把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作為實現教育現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大政治任務,全力以赴、通力合作,加強統籌協調和宏觀管理,采取強有力的工作措施,大力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
《國務院關于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提高農村義務教育水平工作情況的報告》顯示,城鄉學校建設標準、教師編制標準、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標準、學校基本裝備配置標準的“四個統一”加快推進,實現“兩免一補”政策全覆蓋,2017年已全面實現對城鄉義務教育學生免除學雜費、免費提供教科書,并對全國1604萬名城鄉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發放生活補助;全國90%的縣區基本做到了按照城鎮化規劃和常住人口規模編制城鎮義務教育學校布局規劃,2017年義務教育大班額比例下降為10.1%、超大班額比例下降為2.4%,是近10年來下降幅度最大的一年。
著力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壁壘
“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主要目標是推動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學校建設標準統一、教師編制標準統一、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標準統一、基本裝備配置標準統一和‘兩免一補’政策城鄉全覆蓋,基本消除城鄉二元結構壁壘,基本實現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城鄉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義務教育普及水平進一步鞏固提高,鄉村教育質量明顯提升,教育脫貧任務全面完成。”陳寶生表示。
《報告》顯示,教育部、住房城鄉建設部等部門合并修訂2002年出臺的《城市普通中小學校校舍建設標準》、2008年出臺的《農村普通中小學校建設標準》,統一為《普通中小學校建設標準》,努力消除城鄉學校在建設標準上的差距,提升鄉村學校建設水平。在落實城鄉統一的教師編制標準方面,中央編辦、教育部將農村中小學編制標準統一提高到城市標準,并明確對鄉村小規模學校按照師生比與班師比相結合的方式核定編制,對寄宿制學校適當增加編制。按照實際配備的教師測算,25個省份小學、24個省份初中已達到統一標準。
《報告》明確,目前已建立了城鄉統一、重在農村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明確了生均公用經費標準;教育部在健全與國家課程標準相匹配的中小學裝備配置標準體系的同時,啟動中小學裝備配置標準修訂工作,2018年計劃出臺小學數學、初中數學、物理、化學、地理等學科裝備配置標準和30項左右的質量標準。
“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是一項重大系統工程,難點在于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壁壘,切實提高鄉村教育發展水平,必須強化政府責任,加大統籌力度,將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置于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通盤謀劃,形成合力,協同推進。”
陳寶生表示,目前已制定教育部等九部門貫徹落實國發〔2016〕40號文件任務分工方案,形成了教育部牽頭、各部門配合,省級統籌、市級指導、縣區主責的工作機制。同時加大督查督導力度,將推動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列入國務院第四次大督查,納入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對省級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體系,組織開展兩次全國性專項督導。
著力推進鄉村教育底部攻堅
“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關乎新型城鎮化、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等重大戰略目標的實現。”陳寶生的判斷從《報告》提供的數據可見一斑。
《報告》顯示,2017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3.42萬億元,其中53%用于義務教育。中央財政教育轉移支付由2016年的2817億元增加到2018年的3067億元,80%用于中西部農村和貧困地區。在國家加大農村教育投入力度的作用下,農村普通小學、初中生均教育經費支出保持較快增長,2017年分別達到1.14萬元、1.55萬元,比2012年分別增長59.3%、61.9%。
此外,在推進農村學校標準化建設方面,在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項目、教育現代化推進工程等的強力推動下,2017年全國義務教育學校校舍面積比2015年增長了10%,體育場館、音體美器材、實驗儀器達標率超過85%,全國832個貧困縣的10.3萬所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達到“底線要求”,占94.7%。
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督導評估顯示,截至2017年底,全國2379個縣通過了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督導評估認定,占比達81%,北京、天津、吉林、上海等11個省份整體通過評估認定。
“鄉村弱”和“城鎮擠”是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的兩種情境,一體兩面,互為因果。《報告》指出,在努力補齊鄉村教育短板、提高鄉村教育水平的同時,著力擴大城鎮教育資源,緩解“城鎮擠”問題。一邊按照城鎮化進程同步建設城鎮學校,一邊實施消除大班額計劃,確保2018年底基本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額,2020年底基本消除56人以上大班額。
著力破解困擾城鄉義務教育發展的源頭問題
“教師是辦好教育的第一資源,縮小城鄉教育差距,關鍵是縮小教師隊伍水平差距。”陳寶生表示,近年來,國家注重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頂層設計,出臺了若干重大政策,努力提高鄉村教師待遇,積極建立和完善吸引優秀人才到農村任教的有效機制,取得了積極成效。
《報告》顯示,《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這一新時代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綱領性文件印發后,教師工作機制不斷創新,鄉村教師隊伍建設不斷加強。其中,28個省份實施地方公費師范生教育,每年吸引4萬名高校畢業生直接到農村中小學任教;2016—2017年對360余萬名鄉村校長教師進行專業化培訓;2017年安排74.3億元,選派了約8萬名優秀大學畢業生到鄉村學校任教;2018年計劃選派9萬名。“越往基層、越是艱苦、待遇越高”的局面初步形成,惠及725個縣的127萬名鄉村教師;建立鄉村教師榮譽制度,2017年首次為400萬名從教30年以上的在崗和離退休教師頒發榮譽證書。
針對社會關注的隨遷子女和留守兒童就學問題,《報告》指出,推動各地建立以居住證為主要依據的隨遷子女入學政策,明確居住證持有人在居住地依法享有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建成了中小學全國統一的學籍系統,隨遷子女跨省轉學實現全程網上辦理。2017年,全國共有義務教育階段隨遷子女1406.6萬人,比上年增加11.9萬人。其中,80%進入公辦學校就讀,另有7.5%享受政府購買民辦學校學位服務,并全部納入生均公用經費和“兩免一補”補助范圍。根據2016年國務院制定的《關于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的意見》,建立了民政部牽頭、27個部門參與的留守兒童關愛保護聯席會議制度,健全家庭、政府、學校盡職盡責,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的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體系。2017年,幫助76萬名存在家庭監護問題的兒童得到有效監護,勸返1.77萬名輟學留守兒童復學就讀。
陳寶生對一些地方對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思想上還不夠重視、地方政府履責還沒有完全到位、城鄉教育差距依然明顯、鄉村教師隊伍建設亟待加強等問題的存在并不回避。他表示,下一步將從強化責任、補齊短板、綜合施策、強化保障、深化改革等5個方面著手,加大政府統籌力度,實施鄉村教育底部攻堅,加快消除城鎮大班額,增強鄉村教師職業吸引力,提升義務教育質量,加快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著力解決義務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努力辦好公平而有質量的義務教育,進一步增強人民群眾對義務教育改革發展的獲得感。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義務教育 城鄉 鄉村 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