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做好“虛實融合”大文章

2018年08月29日 14:30 | 作者:王慧敏 | 來源:人民日報
分享到: 

不久前,浙江杭州余杭區發布的一組經濟數據引起了廣泛關注:該區連續10個季度GDP增速保持在12%以上。在經濟增長放緩的大背景下,這一成績單著實亮眼。究其原因,與做好了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這篇文章大有關系。

眼下,常聽有些地方干部自怨自艾:沒辦法,我們這個地方傳統產業占比太大,再怎樣努力,經濟也難有大的突破。也常見到企業人士心急如焚:實體經濟不好做,傳統產業沒出路,再不轉向數字經濟就得“玩兒完”。類似這種把傳統產業視為“包袱”的觀念,在一些地方還頗為盛行。

的確,這幾年,以大數據、云計算、電子商務為代表的數字經濟發展迅猛,釋放出巨大能量——一個創新、一個平臺,甚至能催生一個全國大市場。不過,反過來想想:如果沒有制造業支撐,互聯網平臺能爆發這么大的能量嗎?肯定不能。比如電商行業,消費者購買的畢竟是商品,而平臺并不生產商品,它只是充當了商品從生產廠家到你手中的“搬運工”。哪怕“搬運工”再強壯,如果沒有東西可搬,又有什么用呢?

說到底,實體經濟是發展根基,國家強起來必須依靠實體經濟強起來。改革開放40年來,正是靠著制造業為主的實體經濟不斷壯大,我們的國力才不斷增強,人民生活才得以不斷改善。脫離了制造業,國家可能是富國,但絕不會是強國。作為一個有13億多人口的大國,要想雄起于世界民族之林,發展實體經濟特別是先進制造業,須臾不能放松。一味脫實向虛,輕言放棄傳統產業,在某種程度上無異于沙灘建樓。

從制造業大國轉向制造業強國,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完成蝶變,轉型升級是必由之路。在這個過程中,實體經濟是基礎,數字經濟則是加油站——為傳統產業賦能,帶動實體經濟飛得更高。從這個意義上說,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光靠傳統產業不行,光靠數字經濟也不行,只有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有機融合、深度融合,才能更好提升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余杭的發展就充分證明了這一點。余杭是杭州的實體經濟重鎮。這些年,對傳統產業,余杭不是一味地淘汰,而是積極推動新舊動能轉換——支持傳統制造業向智能制造轉型,實現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余杭區的藝尚小鎮,利用數字化新技術對制造業進行全方位、全鏈條改造,令不少傳統服裝企業“脫胎換骨”:信息化與智能化的技術在企業各個環節得到應用,服裝設計師來自“云端”,選面料可去“面料公共圖書館”,就連高精尖的生產設備也可以共享。這樣,服裝品質大幅度提升了,而成本卻降了下來。數據顯示,我國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的生產效率平均提升30%以上,運營成本平均降低20%左右。

傳統產業不是落后產業,也不是夕陽產業,只要插上了數字經濟的翅膀,就有可能鳳凰涅槃、展翅翱翔。取數字經濟之長,補實體經濟之短,用信息化、智能化的“肥料”去滋養實體經濟,哪怕它現在仍是一棵幼苗,但總有一天會長成參天大樹。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經濟 實體 傳統 產業 數字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日本人成ⅴ在线观看免费 |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字幕 | 日韩亚洲欧美一区 | 亚洲青青青在线观看 | 偷拍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福利小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