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深圳“軟硬兼舉”構筑全新發展格局
新華社深圳8月26日電題:深圳“軟硬兼舉”構筑全新發展格局
新華社記者趙瑞希、王曉丹
廣深港高鐵即將通車,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加速推進的背景下,深圳經濟特區迎來38歲生日,也迎來“軟硬兼舉”的全新發展格局。
“審批不見面,辦事零跑腿。”在今年6月底推出首批100項“不見面審批”事項后,深圳市近日正式發布第二批200項“不見面審批”事項,實現方式主要包括“全流程網辦”“網上申報,證照快遞送達”“自助終端立等可取”三類。
“不見面審批”改革推出以來效果明顯,其中用人單位辦理接收普通高校應屆畢業生(即“人才秒批”事項)共計52247筆,為深圳市引進人才發揮服務保障作用。
這是深圳加大“軟件環境”建設力度的一個具體例子。今年初,深圳市印發《關于加大營商環境改革力度的若干措施》,推出20項改革措施126個政策點,努力打造服務效率高、管理規范、市場具活力、綜合成本佳的營商環境。與此同時,深圳實施“最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加快制定《知識產權保護條例》,高水平地打造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城市。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深圳正在全力推進‘軟件革命’,通過加快行政審批制度‘再改革’等措施營造穩定、公平、透明的國際化法治環境。”深圳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吳思康說。
深圳也正在構筑“新硬件”。
深圳前海,寬3米、高3.2米,寬敞通暢的地下綜合管廊;地下多達6層,涵蓋商業、軌道交通、城際鐵路、停車場功能的交通樞紐;寬敞的區域主干道;每棟不重樣的矮層建筑群;集中成片的高樓大廈……從填海而成的一片灘涂起步,這個地方通過8年地上地下復合開發,建設呈現加速之勢,基礎設施條件大幅改善,高低錯落的城市天際線已初步顯現。
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建設同樣如火如荼。按照戰略構想,這里不僅是高端企業、高端項目、高端人才的集聚地,也是國際交往、文化交流的新窗口,將成為引領深圳城市發展的強勁增長極。
深圳宣布:對內以建設重點區域為支撐做強“都市核”,高標準規劃建設17個重點區域,把深圳打造成一座多中心、多引擎的大都市;對外在延續東進戰略的基礎上提出“西協、南聯、北拓、中優”,以打通戰略通道為重點強化對外輻射,努力成為鏈接國內外、陸海空一體發展的有全球影響力的樞紐城市。
與此同時,深圳還將繼續致力于實施創新“十大行動計劃”,啟動大科學裝置群建設,積極參與國際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高標準規劃布局一批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科研平臺,爭創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攜手周邊共建世界級科技創新中心。
“深圳正在構筑的,不僅是‘城市基礎硬件’,也是‘科學基礎硬件’。”吳思康說。
“創新只有第一,沒有第二。”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說,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懷和“功成必須有我”的擔當,奮力搶占科技創新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制高點。
1980年8月26日,深圳經濟特區正式成立。
38載不懈奮斗,深圳繪就一張新藍圖,進一步厘清了作為經濟特區的新使命:不是當單項冠軍,而是要多領域全方位地走在前列;不能滿足于某一階段領先,而是要全過程領跑;不僅要走在全國最前列,更要為中國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作出更大貢獻。
編輯:秦云
關鍵詞:深圳 軟硬兼舉 全新發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