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全國政協十三屆常委會第三次會議>會議新聞 會議新聞
環保不妨走“群眾路線”
人民政協網北京8月23日電(記者 汪俞佳)污染防治的“硬骨頭”在哪里,政協委員的建議就到哪里。8月20日下午、21日上午,接連兩個半天的小組討論,第三專題小組的常委和委員們始終圍繞污染防治中的痛點難點問題積極建言獻策。
“當前,我國污染防治攻堅戰已進入力爭不欠新賬、盡力還清舊賬的重要階段。”提到“新賬”,全國政協常委高體健不禁感嘆,“環境誠信體系嚴重缺位,導致環保新賬層出不窮、攻堅成效不可持續。”
通過“環保回頭看”通報,高體健了解到,我國多個省市出現違法違規復產,散亂污企業屢禁不止的現象;部分企業對污染排放數據造假;自動監控設施建設市場呈現“劣幣驅逐良幣”現象;部分地方政府部門造假環境數據,誤導環境決策……
“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正處于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時期。越是這個時候越要注重環境誠信體系的建設,讓制度機制成為剛性約束。”高體健進一步提出,大力倡導公民生態環境行為規范,強化公民生態環境意識,引導公民成為生態文明的踐行者和美麗中國的建設者。
賈楠常委在調研中同樣發現,盡管很多人對環境現狀不滿意,但更多是把“抱怨留給自己,責任推給別人”。“思想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愛護環境,人人有責,這不是一句口號,而且,良好的習慣教育更需要從小培養,從娃娃抓起。”
“在生態環境保護上確實應該走‘群眾路線’,因為環境跟每個人的健康都息息相關。”賈慶國常委在會上分享了自己的一段小故事,“某天晚上遛彎,我看到有河水排污的現象,馬上打電話舉報,結果一波三折,到最后也沒找到具體負責人。”賈慶國認為,政府一方面要通過宣傳教育等方式調動百姓共同參與環保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也應該制定更多更便捷的政策措施來暢通百姓參與的渠道。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