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人性化”的入學年齡只是看上去很美
“人性化”的入學年齡只是看上去很美
□關育兵
如何確定小學生的入學年齡,到底由誰來確定?多年來,學校、家長和教育專家都是各執一詞。針對現行小學入學6周歲門檻帶來的諸多問題,有專家建議,小學入學時除錄取符合年齡段要求的學生外,可以針對未滿6周歲的孩子安排一些測試,實現入學年齡上的“人性化”。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規定,凡年滿6周歲的兒童,不分性別、民族、種族,應當入學接受規定年限的義務教育。不過在現實中,各地教育行政部門一般把這一規定具化為入學截止日期為8月31日,因為新學年開學一般是9月1日。
也就是說,晚8月31日一兩個月甚至幾天,就得再等一年上學。這一規定,讓不少家長苦惱,也引發不少爭議。國內一知名網站就“如何看待接收將滿6周歲兒童入小學”一事進行過調查,在86400名參與人中,選“贊同”的占73.9%,選“質疑”的占20.1%,選“不好說”的占6.0%。鑒于此,有人提出,應該在入學年齡上人性化;有專家進一步建議,可以針對未滿6周歲的孩子安排一些測試,測試孩子是否達到了入學生理和心理條件。這些想法,看上去很美好,但是細究起來并不可行。
首先要明確的是,我國之所以將入學截止日期設置為8月31日,是依據孩子的客觀狀況制定的。科學研究和教育實踐表明,年滿6周歲上學,符合大多數兒童的身心發育特點。
不過,對于相當數量的家長來說,他們關注的不是孩子的身心發育,而是自己的教育焦慮。在他們看來,贏在起跑線上,就是贏在入學年限上;他們認為,孩子如果晚一年讀書,那么畢業也要晚、找工作也晚,早上學則可以為以后爭取更多時間。為了讓孩子早一點上學,家長們找關系、托門路;有人曲線上學,有人提前進行剖腹產,有人甚至冒著法律風險修改戶口簿,種種做法,不一而足。與家長們的追求相反的是,諸多事實表明,低齡入學有可能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對學習沒興趣的現象,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長。
在這樣的現實下,實行人性化的入學年齡并無意義,無論哪一天為截止日期,總有家長想讓孩子早一點入學,想辦法突破。而科學的測試,在現實的利益下,恐怕只會成為一塊“遮羞布”而已。
更重要的是,在這一入學年齡博弈的過程中,我們恰恰忽視了最應該重視的主體——孩子們,他們是否喜歡早一些入學呢?所以,與其探討孩子的入學年齡,探討截止的日期,倒不如轉變家長的教育理念——更多的是關注孩子的發展和成長,而不是自己預設的成功。
入學截止日期這一看似“生硬”的規定,可能并不適合所有的孩子,但從現實來看,從孩子的整體來看,它卻可能最大程度地保護孩子,防止家長們把孩子作為工具惡性競爭。
編輯:曾珂
關鍵詞:“人性化”的入學年齡只是看上去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