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輿論監督”不是“大生意”
無論人氣有多高、包裝得多么正義光鮮,偽善終究不是善,違法最終要受到法律嚴懲。
近日,隨著警方對“網絡大V”陳杰人所涉案件的深入調查,其真實面目逐漸被揭開:幾年時間,陳杰人犯罪團伙先后注冊建立“杰人觀察視角”“杰人觀察高度”等21個微博、公眾號、頭條號等自媒體賬號,發表炒作、攻擊、揭露等各類負面文章3000多篇、先后在11個省市制造各類負面輿情200余起,斂財數千萬元……
近些年來,隨著自媒體迅速升溫發展,網絡敲詐也在其中渾水摸魚,低門檻的自媒體很容易成為虛假信息的溫床,甚至成為網絡敲詐、勒索等新型網絡犯罪的工具,特別是一些所謂的網絡名人也參與其中,成為當下不可忽視的公害。他們手段并不高明,卻屢試不爽,為什么?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其非法行為被披上了正義的外衣。
“陳杰人”們表面上喊著依法維權、為民請命,處處展現出一副憂國憂民的姿態,實則以公益為名,行斂財之實;打著監督旗號,行敲詐勒索之事,具有很強的迷惑性。不僅給受害人帶來極大傷害,更是在互聯網上制造對立氣氛,挑起極端情緒,激化本不突出甚至根本不存在的社會矛盾,違背社會公序良俗,嚴重擾亂社會良好秩序。
人們渴望公平,支持正義的力量。這種力量不容褻瀆。打著追問真相、追求公正的旗號謀取私利,以依法維權為幌子欺騙公眾,只會攪亂解決問題的節奏,讓問題衍生更多的問題。對于這種行為和那些善于自我包裝的不法分子,我們必須提高警惕。
“輿論監督”不是“大生意”。斬斷不法分子利用網絡牟取利益的土壤,不僅要高懸法律利劍,更需要每一位網民擦亮雙眼,明辨是非,以理性維護風清氣正的網絡環境,以法律維護自身正當權益,不給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機。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輿論監督 大生意 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