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全國政協十三屆常委會第三次會議>大會發言 大會發言

李偉常委:加強白洋淀生態修復保護 支撐雄安新區建設發展

2018年08月21日 17:45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加強白洋淀生態修復保護 支撐雄安新區建設發展

——李偉常委代表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的發言

DSC_3002

“建設雄安新區,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復好、保護好”是習近平總書記對雄安新區建設的重要指示,中央批復的《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搞好白洋淀生態環境保護、恢復“華北之腎”功能。

今年4月,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調研組實地調研了雄安新區規劃建設進展情況,了解到作為新區重要戰略資源和生態保障的白洋淀,其環境治理仍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一是白洋淀生態環境形勢嚴峻。白洋淀地區人均水資源量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8%,自然稟賦差。由于過度開發,水面面積從20世紀50年代的293平方公里減少到現在的112平方公里,并且主要靠補水維持。水污染嚴重,目前約1/3水域水質為V類,2/3為劣V類,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僅為27.7%。二是防洪安全風險不容忽視。白洋淀作為調蓄洪水的重要場所,目前存在堤防不達標、蓄滯洪區無進退洪控制設施等問題,防洪安全保障嚴重滯后。三是規劃重視不夠,缺少相互銜接。對理應先行的白洋淀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規劃的制定工作,存在職責不清、重視不夠、進展緩慢的問題,直接影響了其他專項規劃制訂。四是流域協同治理體制機制尚未形成。白洋淀流域涉及山西、河北、天津等省市,現有流域生態環境協同治理體制機制遠遠不能適應雄安新區及白洋淀繁重的環境治理要求,生態環境重大問題實際上無人統籌。生態治理規劃和相關法律法規等制度安排沒有先行于經濟建設,容易陷入“邊發展邊污染邊治理”的老路。五是環境修復和保護的基礎能力薄弱,缺乏政策支持。新區環境保護人員、技術、資金等方面非常欠缺,目前還沒有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

為此,建議:

一、 堅持規劃引領。明確重大規劃由中央牽頭制訂和組織實施。注重4個綜合性規劃、各分項和專業規劃與規劃綱要有機銜接,真正實現“多規合一”。

二、 切實做好“豐水、凈水、活水”三篇文章。堅持節水優先、建設節水型社會,同時科學規劃,建立引黃入冀補淀、南水北調中線和南水北調東線二期工程多水源補水機制,持續做好水源涵養,通過“節水—補水—涵水”實現“豐水”;通過統籌“控源—截污—治河—治淀”實現“凈水”;推動流域水系互聯互通、合理布局補水入淀路徑實現“活水”。

三、 因地制宜進行保護和修復。白洋淀既不是水庫也不是湖泊,而是天然濕地,在水質和清淤等方面不能簡單地套用水庫湖泊治理標準,可參照美國邁阿密等濕地保護經驗,科學推進治理修復。要妥善安置40萬淀區和蓄滯洪區人口,切實改變淀區現有的生產生活方式,管控生活垃圾、污水及旅游機動船等淀內污染。由于未來人口產業密集,不能簡單采用通常達標即可排放的做法。要按照區域環境納污能力確定排放總量,再根據區域人口和產業規模進行分解,從而確定新區城市、工業、農業的更為嚴格的排污標準,確保新區排污總量不超標。

四、 加強生態環境管理體制機制創新。盡快建立區域統籌管理的體制機制,研究出臺促進雄安綠色發展的改革措施,盡快制定白洋淀流域管理條例或生態環境保護條例,明確事權和財權保障中央和地方政府投入。設立白洋淀綠色金融基金,充分運用市場手段支持綠色產業發展。

五、 盡快實施一批白洋淀修復保護重大工程。在科學規劃基礎上,盡早啟動新區及流域防洪工程、調水工程、入淀河流治污工程、城鄉污水垃圾收集處理工程、淀區內源污染治理工程。

六、 把雄安新區建成生態環境保護典范和國家節能環保產業基地。高起點布局,力求高新環保產業在雄安落地,既解決區域生態環境問題,又進一步帶動我國節能環保產業發展。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另类 |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 日韩欧洲在线精品一区 | 亚洲美女在线一区二区 | 亚洲精品国产日韩 | 亚洲午夜一级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