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縱議 縱議
"美國優先"刺痛美國民眾
“美國優先”的口號喊了一年多。人們記得去年1月20日的演講:“從今往后,只有‘美國優先’。‘美國優先’。每一個關于貿易、稅收、移民、外交的決定,都將為了美國工人和美國家庭的利益而做出。”美國專家評論說,這些可以帶上“美國主義,而不是全球主義”標簽的話語,意味著美國拋棄了自己過去70年的外交政策及其同世界的契約。觀察一年多來的美國外交實踐,人們看到美國在“美國優先”的口號下邁開了大步,但是那些遠沒有感覺到“優先”之利的美國民眾,其心中的抱怨正在積聚升溫。
貿易摩擦,美方挑起,頗有“過把癮就死”的氣勢。因為,向世界開火的同時,美國也在向自己開火。面對今秋的大豆大豐收前景,美國伊利諾伊州的豆農格里德卻樂不起來——關稅之戰令其每英畝損失100美元,即便美國政府宣布為這樣的農民提供120億美元援助,但平均到他的田地,僅僅意味著最多每英畝補貼14美元。美國勞工部上周五公開承認,過去一年消費品價格上漲2.9%,超過了此前2011年的增幅;而且同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糧食和能源商品價格上漲2.4%,這是自2008年9月爆發金融危機以來的最大增長。扣除通貨膨脹因素,過去12個月由于美國人每小時平均薪酬下滑,工人們紛紛選擇增加工作時間,從而勉強實現平均每星期收入增加0.1%。基于這些數據,美國民主黨全國委員會在其上周五的聲明中得出結論:“工人們并沒有從‘特朗普經濟’中獲得利益。”
當然,美國政府未必有興趣關心美國尋常百姓家的小賬本。但問題是,即便對于國家層面的大賬本,美國執政者又有多少耐心進行科學盤算?減少貿易逆差,豈是一個在數字概念上賭氣的事情!美方有沒有認真評估過本國市場和國際市場的供需結構?6月,美方叫囂開打貿易戰之月,美國貿易逆差創一年半以來最大增幅,很大原因是關稅收緊的前景迫使美國企業加大了進口的力度。英國一家宏觀經濟研究機構警告,貿易戰的大背景下,美國貿易逆差未必能減,甚至有可能每月增加約30億美元。恐怕誰也不能說這樣的結論沒道理,畢竟,美國市場的剛性需求擺在那里。就像世界銀行前經濟學家考希克·巴蘇所指出的,對一個特定國家的雙邊貿易逆差進行抱怨,就如同抱怨自己家對雜貨店、理發師或牙醫的絕對支出一樣沒有意義。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美國貿易政策制定者的耳朵仿佛都聾了。來自產業界的聲音、來自國際社會的聲音、來自專業研究機構的聲音紛紛涌來,但他們都充耳不聞。“打關稅牌在經濟上對美國是不劃算的,因為美國的生產是全球市場中極其‘微觀的’部分,這對我們是一次打擊”“我不想說‘災難性’,但對這個行業來說非常非常痛苦”……即將失去中國大好市場的美國企業家,切實感受到了“美國優先”給他們帶來的痛楚。哈佛大學國際政治經濟學教授丹尼·羅德里克認為,美國政府對中國挑起貿易戰,說明其“發高燒已到極致”。他提醒人們不要忘記中國的政策不僅是有力實現了國內增長、國內減貧,而且為西方的出口和投資提供了巨大的市場。“美國對雙邊貿易失衡的攻擊在經濟上是無知的、在理性上是虛偽的。”美國財政部前駐華專員杜大偉的如是判斷頗有代表性。
不知美國貿易政策制定者何時能夠回歸清醒和理性。反正,“美國優先”之殤已經抬頭,只是個走多久、行多遠的問題。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美國 國民 貿易 優先 民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