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愛情是什么?——七夕節三代人話愛情
新華社北京8月16日電題:愛情是什么?——七夕節三代人話愛情
新華社記者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8月17日是七夕(農歷七月初七),這個中國本土“情人節”的到來再次讓人們聚焦“關于愛情”。
無論哪個年齡段,每個人都憧憬美好的愛情,夢想有一位陪伴終生的愛人。但總會有人問,愛情是什么?是怦然心動的執著追求?是相互依托的幸福?還是溫馨從容的夕陽紅?
青年:愛是遇見的怦然心動
“賬單、菜單、床單這三個單子能合到一起,兩人才能過到一起。”“90后”北京姑娘“王小胖”是一名大數據公司白領,雖說還待字閨中,但她的業余愛好卻是在志愿組織“紅爹之家”當紅娘。
“王小胖”說:“‘70后’談戀愛還是一個‘一對一’的時代,追求一個人花上幾年不稀奇”。在當紅娘的過程中,“王小胖”發現“90后”更加勇敢,也更加自我。“自己喜歡的,愿意執著地去追求,不太介意世俗的目光。”
與“王小胖”披荊斬棘、勇往直前地追求愛情不同,經歷幾次戀愛后,28歲的小劉姑娘更向往穩定、舒適的婚姻生活。“有穩定的家庭,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再要一個孩子。”小劉在北京大學畢業工作后逐漸改變了自己的愛情觀。“見過一些人、遇到一些事以后,我對《致橡樹》這首愛情詩感觸更深。女方不是男方的附屬品,我希望找一個更加優秀的人做伴侶。相互督促,共同進步,可以讓感情更加堅固。”
2016年底,小劉遇到了現在的男友,經過兩年相處,倆人進入談婚論嫁階段。與甜蜜的戀愛不同,婚姻家庭需要長期相處。“結婚后,如何在現實生活中和另外一個人保持親密關系?這是一種能力的培養,雙方需要用心經營,我還是蠻期待的。”小劉說。
中年:期盼再次與愛情相遇
任毓在南京市鼓樓區民政局婚姻登記處窗口工作多年。“每年七夕,婚姻登記處就充滿浪漫的氣氛,許多人都是穿著情侶裝過來,手捧鮮花,拿著結婚證自拍發朋友圈,還有人拿著喜糖過來分發,和大家一起分享喜悅。”
七夕是一個浪漫和喜悅的日子,對于許多單身的中年男女來說,也充滿了期盼和向往,他們也夢想著能成雙成對的過這個“愛情節”。40多歲的武漢市民熊女士一直單身,寧缺毋濫是她的擇偶標準。雖然有車有房有一定積蓄,不用為生活操心,但她還是希望找到另一半。“單了這么多年,我依舊相信愛情,希望找到一個適合的人。”熊女士說。
離婚三年、花了大概一年多時間,40歲的梅琪才走出上一段失敗婚姻的陰影。“離婚讓我變得更加獨立,我也想再談場戀愛。但是,如果再次踏入婚姻的河流,我會更加謹慎。”梅琪說。
“北京地區高校眾多,許多高學歷的年輕人畢業后,沒幾年就進入了大齡甚至中年,但感情經歷卻很簡單,依舊向往純粹的愛情。”北京大學校友高攀峰在工作之余開設了一個“北清緣”網站,幫高校校友牽線搭橋。他告訴記者,來這里登記的有很多碩士以上學歷、40歲左右的中年群體,“成熟女性對物質條件看得比較淡,更看重學歷、潛力和精神溝通。而成熟男性對女性外貌的要求也不是太突出,更看重內涵。”
老年:歲月湮滅不了愛的追求
已故日本著名作家渡邊淳一曾多次造訪上海。他在晚年創作中集中體現了對中老年人情感世界的探索。他曾表示自己人到晚年后,一直關注老年人的情感追求,包括心理和生理等多方面的追求。“我要告訴大家,六七十歲的老人也有愛的追求。”
今年70歲的徐淑珍是北京通州區漷縣鎮漷縣村農民,她給自己微信號取的名字叫“最牛紅娘”。從30多歲給人說媒起,因為熱心和“靠譜”出了名,總有來自全國各地的人找她幫忙。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老年人找她說媒。
說起最近的一對,她印象很深。有一位82歲的老先生,身體挺好,就是耳朵不太好,他有兒有女,都已經結婚了,想給自己找一個伴兒。“我左挑右選,發現了一個72歲的老太太,兩個人的共同愛好是打麻將,他們就這樣談起了戀愛。”徐淑珍認為,現在越來越多的老年人愿意走出來,為了自己的快樂生活努力一把,這也是社會的進步。
上海的高齡獨居老人已超過20萬,其中單身及離異老人是一個特殊族群。61歲的朱先生,被上海人稱為單身“老克勒”。他住在上海市中心的老式洋房里,平時深居簡出、待人和善。朱先生一直沒有結婚,按他自己的說法,年輕時相親“挑花眼”,所以至今“單著”。“我沒有放棄繼續相親的想法。還是想找一個年齡合適,各方面合得來的老伴。”朱先生說。
專家認為,隨著經濟發展、時代變化,愛情這個永恒的主題也在發生變化。變化的是溝通方式和節奏,不變的是對美好愛情的向往與期盼。無論多大年齡都憧憬美好的愛情,無論什么年齡段的單身男女,都不要被動“等待”,而應該主動尋找。(執筆記者:廖君,參與記者:趙琬微、許曉青、沈汝發)
編輯:秦云
關鍵詞:愛情 七夕節 三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