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張自成:開啟革命文物保護利用新時代
作者:全國政協委員、文物出版社社長 張自成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實施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革命文物保護利用提出了系列新思想、新要求和新舉措。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個以中辦、國辦名義印發的專門針對革命文物的中央政策文件,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革命文物工作,也體現了我們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歷史責任和政治擔當,革命文物的保護利用迎來了新時代。
革命文物不僅僅是一連串事件英名和業績的記錄,更是一系列浩然正氣、時代價值和精神升華的感召,是我國文物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革命文化的主要物質載體和語境表達,也是見證革命歷史最直接最真實的證據,閃爍著濃烈的時代氣息和鮮明的感情色彩,有著與黨和人民血肉相連、情感相系的精神優勢,有著更加直觀、形象、可信的教育功能,是傳承紅色基因,激發愛國情懷、凝聚民族力量、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和平臺。
據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數據,目前全國登記的革命舊址有33315處,占近現代不可移動文物總數的24%;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革命舊址有4777處,占國保級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總數的66%。每一處舊址背后,都有一個禮敬故事;每一件展品背后,都有一段濃濃深情;每一次的感動背后,都有一種心靈上的凈化和精神上的洗禮。
然而,由于革命文物分布地域廣泛、類型繁多、保存狀況迥異,再加之多分布在老少邊窮地區,革命文物的保護維修、宣傳闡釋和價值挖掘工作嚴重不足。一些革命舊址和革命紀念館地理偏僻、交通不便、基礎設施陳舊,展陳內容、形式和手段還是“老套路”、“千館一面”;革命文物資源利用存在碎片化、封閉化傾向,公共服務和社會教育功能亟待提質增效。有的革命舊址在環境整治中對周邊環境大拆大改大建,貪大求洋;有的革命紀念館濫用聲、光、電,輔助展品粗俗,裝飾制作牽強附會;有的陳列展覽、講解詞脫離歷史和事實依據,甚至出現錯誤內容、不當內容。革命文物的統籌規劃、資源整合、分類保護和傳承利用都亟須加強。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革命文物工作,對革命文物保護利用作出重要指示批示20多次,考察革命舊址、革命博物館紀念館30多次,提出了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明確強調,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是黨和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要從黨的光輝歷史中汲取奮進的力量,傳承好紅色基因;國家確立的抗戰紀念設施和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應當受到嚴格保護。結合學習《意見》精神,梳理習近平總書記的具體部署和要求,從經常出現的“嚴格保護”“文物安全”“活起來”“保護利用”“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等關鍵詞中不難發現:保護是根本,利用傳承是目的,“活起來”是要求。新時代革命文物工作之新,是在更加強調全面貫徹法律方針政策的基礎上所提出的更高標準和任務,是為通過制度設計,更加筑牢革命文物安全的堡壘。革命文物工作只有圍繞好根本,落實好要求,才能實現好目的。如此,才能“聚焦革命文物工作的重點和難點問題”,找準目標和方向。
有了頂層設計和總體布局,確立了任務書和路線圖,如何進一步凝聚共識、抓落實、見實效,就成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我們要提高政治站位,從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戰略高度,堅決按中央確定的方向原則、目標任務,圍繞夯實基礎、加大保護、拓展利用途徑、提升展示水平、創新傳播方式等重要任務,既敢于擔當又勇于創新,扎實推進,以全面推進新時代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和傳承發展。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新時代的氣象更加恢弘,新時代的征程更加壯闊。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將革命文物工作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局、融入全面深化改革,不斷加大保護管理力度、提高利用傳承水平,我們一定能把革命文物保護好、活起來、傳下去,開辟革命文物保護利用更美好的未來!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革命 文物 保護 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