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聚焦癌癥病人自殺: 活下去的"藥"需要社會共同給予
癌,對公眾健康的威脅不言而喻,僅是這個字眼,都會讓很多人不寒而栗。最近,關于“病”與“藥”的話題不絕于耳。對于癌癥病人而言,活下去不僅需要治療生理病痛的藥物,治療心理病痛的藥物同樣重要。而后一味藥,需要全社會共同給予。
今年2月,國家癌癥中心發布最新一期全國癌癥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此項統計數據一般滯后3年)惡性腫瘤發病例數為380.4萬,每10萬個男性中就有289個癌癥患者、平均每分鐘有7個人被確診為癌癥。癌癥患者是個龐大的群體,并且伴隨著逐年攀升的發病率不斷擴大。
生與死、貧與困帶來的問題,總是挑動著社會神經網中最觸目驚心的那根。由于病痛、貧困、歧視等原因,許多癌癥病人的生存現狀十分痛苦,自殺現象時有發生。
生老病死,雖說是人生自然現象,但以自殺這種近乎慘烈的方式結束生命,仍然震撼并拷問著人心。幫助癌癥病人提升生存質量,關乎著社會文明的“水位”。
癌癥患者群體身體和心理狀態都極為脆弱
幾年前,在湘中某縣,一對60多歲的農村夫婦雙雙患上癌癥。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后,丈夫將妻子殺死,然后跳進門前的水塘里自殺,夫妻倆在同一天告別人世。
記者從這對農村夫婦的親戚朋友口中得知,這個家庭經濟條件比較差,兒子常年在外打工,30多歲了還沒成家,老兩口先后被確診患上癌癥,高昂的治療費用對他們來說是個無底洞。
“令人痛心的癌癥病人自殺案例,就真的活生生發生在我們身邊。”長期從事腫瘤姑息治療與人文關懷研究的湖南省腫瘤醫院黨委副書記劉曉紅不斷用“痛心”這個詞講述內心的感受。
對很多患者而言,患癌意味著宣判死緩,抗癌過程中可能面臨各種各樣的痛苦。這個龐大的群體,身體和心理狀況都極為脆弱。對疾病、治療、死亡及其后果的恐懼時刻折磨著他們,甚至進而引發厭世情緒。
沒有生過重病的人是無法體會“病急亂投醫”這句話的含義的,大部分患者和親屬面對診斷書,都會陷入恐慌和無助,但是因為缺少指導和幫助,不少人輕信了“祖傳藥方”“癌癥克星”等虛假廣告,花了錢,病沒有好轉。這個時候,癌癥病人往往自責懊悔,自殺的心態便開始萌芽。
根據劉曉紅和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教授肖水源等學者的研究,大約有20%~40%的癌癥患者有過自殺意念。盡管癌癥病人實際上的自殺率可能沒有這么高,但由此折射出的癌癥病人的生存狀況,就不能不讓人心生憂思了。
現實壓力沉重、人文關懷缺失,令癌癥患者不堪重負
在多年采訪經歷中,記者接觸或耳聞過一些癌癥患者自殺或有自殺傾向的病例。盡管病患本人可能因此求得了“解脫”,但對親屬、家庭造成的傷害卻是長時間難以彌合的。
誘發癌癥病人自殺意念的原因很多,首先是生理上的病痛和抑郁情緒。很多研究者指出,與其他類疼痛不同,癌痛是超出正常人和普通患者理解和想象的一種身體折磨。由于政策限制等原因,我國臨床上對嗎啡類鎮痛藥物的使用非常謹慎克制,導致很多癌癥患者的疼痛并沒有得到有效緩解。
除了不堪忍受癌痛折磨外,部分癌癥病人還飽受抑郁情緒或者抑郁癥困擾。很多人在被確診之前,對癌癥并沒有科學清晰的認識。
面對這種重病,絕大多數人都會恐懼害怕。在治療過程中,極易悲觀失望,對活著失去興趣。
對農村家庭和城市中低收入家庭而言,一旦患上癌癥,巨額的醫藥費用往往會瞬間打垮一個原本就不“結實”的家庭。癌癥相關話題近期之所以引發熱議,就在于一定程度上映射了癌癥患者及其家庭的遭遇和心聲。部分抗癌藥物價格昂貴,對于長期需要服藥續命的患者來說,要活下去確實很不容易。
在這種情況下,一些來自抗風險能力較弱家庭的癌癥患者被壓力擊垮,消極地選擇自殺來緩解家庭負擔,令人痛惜。
另外,社會和文化方面的“軟環境”在一定程度上對癌癥病人也不算友好。病人長期接受化療或放療,導致容貌走樣、行動不便,久病臥床,失去工作社交能力,也極容易讓家人心生厭煩,或者遭受來自外界的歧視和區別對待。
重大疾病面前,誰都不是旁觀者
最近很流行一句話:“你能保證一輩子都不生病么?”確實,癌癥已經不再是某個特定人群的專利,任何人都有可能會面對這場災難。對普通人來說,罹患癌癥是人生的不幸。如果在抗癌過程中得不到足夠的支持,以致選擇結束生命,實為不幸中的大不幸。如何攜手抗癌?是時代出給我們的共同考題。
首先,要提升政策支持力度。劉曉紅等專家學者認為,對晚期癌癥患者來說,住院治療已經意義不大,也不具備醫院收治的指征,所以大多數這類患者是居家治療。但目前醫保政策并不支持癌癥患者居家治療,尤其無法解決部分極端癌痛患者的緊迫之需,有必要通過政策創新加以解決。
其次,抗癌藥保供降價刻不容緩。抗癌藥是癌癥患者的“保命藥”,也是提升他們生存質量、避免極端事件發生的根本保障。國家相關部門應盡快研究解決癌癥等重病患者關于進口“保命藥”買不起、拖不起、買不到等訴求。值得欣慰的是,近年來,抗癌藥降價保供的相關措施,一直在發力:高價藥納入醫保、進口抗癌藥零關稅、加快新藥審批、專項招標采購……記者真切期盼政府部門能急群眾之所急,推動相關措施加快落到實處。
再次,人文關懷和社會支持要跟上。一人患癌,全家受罪。癌癥不僅是威脅公眾生命的“頭號殺手”,更是將很多家庭帶入不幸深淵的罪魁禍首。幫助癌癥患者及其家庭對抗病魔,不僅需要醫療和政策方面的支持,更需要心理上的寬慰、生活上的幫扶以及鄰里社區的守望相助。一些實證研究發現,這些非醫療的支持也能顯著降低癌癥病人自殺意念。
在死亡面前,沒有人能夠坦然面對;但面對重大疾病,誰都不能做旁觀者。直面生活陰霾,樹立堅強信心,不能是一句空話,需要全社會齊心協力。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癌癥 患者 自殺 癌癥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