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調研 調研
文化之魂+“溫州味道”—溫州市政協高質量謀劃提升城市公園文化品位
人民政協網杭州8月6日電(葉艷瓊 記者 李宏)近日,浙江省副省長、溫州市委書記陳偉俊就市政協《關于我市城市公園文化品位提升的調研報告》作出批示,稱贊政協意見建議值得研究,要求有關部門結合機構改革抓好落實。
資料圖
城市公園文化彰顯出一個城市的個性,更反映出生活在這個城市的居民的心態、追求和品位。自省市委部署開展“大學習、大調研、大抓落實”活動以后,溫州市政協就將城市公園文化品位提升作為年度重點調研課題,通過專題協商、走訪視察、會議座談、問卷調查和社情民意信息等方式,廣聚民意、資政建言,助推城市公園文化建設。市政協余梅生主席、謝樹華副主席等領導親自帶隊赴我市各大城市公園,看現場、查實情、找問題、提建議。廣大政協委員、政協智庫專家和社會各界人士展現了強烈的履職積極性,聚焦溫州城市公園文化品位的短板問題,出實招、獻良策。
園內布置不夠精細 整體缺乏溫州味。據統計,自溫州開展國家園林城市創建以來,新建城市公園30個、街頭綠地241個、山地公園10個、濱水公園619個。與此同時,公園的文化建設持續進行。2014年,市委宣傳部、市住建委推出城市文化公園“十個一”建設;市綜合行政執法局2016年推出“最美十大公園”評比、2017年推出城市公園“一園一品一特”創建活動。戲曲故里、歌舞之都、書畫名城、百工之鄉等文化品牌逐漸植入各大城市公園。
但是溫州新建城市公園往往采取英式風景園林模式,千篇一律;在舊城、舊村改造中,老門臺、古磚瓦、木門窗、老家具等都沒有進入相關城市公園進行收藏、利用,導致城市公園整體風格缺乏溫州味道,細節體現上缺乏溫州元素。
“公園是城市的大客廳,是市民日常休閑娛樂的地方,但溫州公園在溫州元素的發掘上還遠遠不夠。”市政協委員張靜說,溫州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和現代產業特色,但公園卻沒有就地挖掘,如“十里南塘”、白鹿銜花建城傳說、楊府山宋代考古遺址等等素材都沒有在公園中體現。
“城市公園不同于自然公園,溫州的城市公園應該姓‘溫’,在植入文化元素時應準確體現本土的歷史文化、地域文化、民俗文化,這個溫州特色是現在我市的城市公園所欠缺的。”溫州民俗學會會長金文平說。
公園功能不僅是賞景 更是市民休閑娛樂場所。“有些公園的文化植入太生硬,反而容易引起市民的反感,文化軟植入比硬植入要好。”市政協委員李星濤認為應該公園填補住宅小區所不具備的許多功能,為生活在周邊的市民提供休憩、交流、教化的場所。對于絕大多數溫州的城市公園來說,目前最大的使用人群是年齡偏大的市民,他們才是主體。因此,在城市公園文化植入時要有所針對性,盡量做到文化軟植入,需要所有部門聯合,統一規劃布局,力避“建設是建設、管理是管理”。
市政協委員方嵐認為,目前溫州城市公園已經滿足了市民賞景、健身休憩等基本的需求,但本土文化和內涵挖掘不足,互動性不夠。公園是有生命的,在規劃建設公園時不僅要關注空間的多樣性,還要關注公園使用的可持續性,從使用者角度出發,關注使用行為和不同的文化。讓城市公園不僅只是賞景的好去處,還是公共生活和人際交流的場所,能體現地方或城市文化,滿足市民更高的文化需求。
提升甌越文化形象,打造文化主題公園。如何提升溫州城市公園文化品位?市政協委員、溫州商學院藝術與設計分院副院長廖笑焱表示,要進一步提升甌越文化形象,打造南戲、版畫、非遺文化等主題公園。“做好規劃是打造文化主題公園的第一步,以此保證公園的文化主題能夠彰顯溫州文化個性與底蘊和建成后運行的質量。建議文化部門負責制定公園具體建設的主題與方案,組織相關文化領域專家學者全程參與建設設計,建設符合主題文化內涵,與公園功能相符合的環境,打造市民休閑文化熏陶的場所。”
此外,也有部分市政協委員建議溫州城市公園要統籌規劃城市公園品牌管理,按照一個公園、一個主題、一個特色進行統籌品牌設計;同時,還要在日常運營管理上,基于城市公園特色,不定期推出主題特色活動,如舉辦歷史文化展、科普活動、音樂會、“閃聚”等特色活動,提升城市公園活動含金量,讓溫州的城市公園成為本地市民喜愛、外地游客向往的城市新空間、新去處。
“提升城市公園文化品位事關民生、利及長遠。要把握整體、科學規劃,強化城市經營理念,助推基礎設施建設,做到園林景觀升級與城市承載功能深度融合;要瞄準定位,突出特色,在設計理念中融入溫州城市文化元素;要改革創新,抓住“大建大美”的契機,統籌安排拆整后地塊功能布局和有效利用;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精心謀劃和開展各類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讓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溫州市政協主席余梅生的思想規劃。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文化 城市公園 溫州 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