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同心同行報效國家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強調,中國要強盛、要復興,就一定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需要建設世界科技強國!
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說到了我們的心坎里。我們都深受鼓舞和振奮,今后也會在科研道路上繼續奮勇前行。
知識分子都有一份情懷,對祖國都有深沉而強烈的責任感。黨和國家對科技創新的重視,對科技人才的關心,讓我們熱血沸騰,鼓舞我們咬定青山不放松,向著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偉大目標奮勇前進。
講話指明了我們奮斗的方向。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最近的中興事件、中美貿易摩擦,其背后是科技實力和綜合國力的較量。能創新者得天下,科技就是核心戰斗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只有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國防安全和其他安全。對此,我們感同身受,國家的短板也是科技工作者心頭的痛點。我們要狠下功夫、持之以恒,把創新主動權、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講話激勵了我們科技報國的豪情。“創新從來都是九死一生”,習近平總書記在兩院院士大會上的這句話,道出了創新的不易,道出了科研人的辛苦,同時也鼓勵我們要有“‘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豪情”。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奮斗,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擔當。我們感謝黨和人民給予的包容寬松環境,讓我們不怕失敗,愈挫愈奮,激勵我們以功成不必在我,奮斗當以身先的精神,積極搶占科技競爭和未來發展制高點,為實現科技強國的中國夢而奮斗。
我今年51歲,回國工作已經19年。回顧自己的經歷,我深深感受到,黨和國家的關懷是我們成長進步的基礎,為國家科技創新奮斗終生是我們不變的信念。
一是堅定不移跟黨走。我出生于山區農村的貧困家庭,少年喪母,生活異常艱難,靠國家的資助完成從小學到碩士研究生的學業。可以說,沒有中國共產黨堅持不斷為人民造福的“初心”,就沒有我的今天。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我長期以來就具有的、發自內心的樸素感情和基本覺悟。我剛回國的時候,學校有位老教授問我:“你是飛鴿牌,還是永久牌?”言下之意,是否能在國內待長久。我用自己的行動告訴大家,我是中國的永久牌!我始終牢記,要不忘初心,任何時候都不能驕傲自滿、故步自封,個人僅僅是滄海一粟,真正偉大的是黨、人民和養育我們的祖國,在黨的領導下為國家做些工作,心里才會踏實,人生才更有價值。
二是報效國家正當時。我曾經在美國留學和任教15年,在免疫細胞生物學領域也取得了一些科研成果。但是,我人生價值最精彩的體現是在留學歸國之后。1999年回國后,我在病毒免疫領域取得了重要的原創成果,發表論文100余篇,一些成果為研發新型抗病毒和腫瘤藥物奠定了重要基礎,兩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我也于2011年被推選為當時最年輕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之一。作為早期回國的普通留學人員,我不僅在生活中得到組織的關心,在工作中得到大力支持,更重要的是在政治上得到尊重和信任。中央統戰部通過培訓、考察等提高我們的參政議政能力,使我成長為無黨派人士,擔任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委,有更多機會為黨和國家建言獻策。我還被推選為湖北省黨外知識分子聯誼會常務副會長。在武漢大學,我作為副校長,參與學校在學科建設、研究生教育等方面的重要決策。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國共產黨對黨外人士的真誠關心、充分信任。
三是勇擔重任作貢獻。今日世界,國際競爭日益激烈。對于科技興國和教育強國,黨外知識分子同中國共產黨人一樣義不容辭。作為一名學者,我將科研視為生命,致力于揭示抗病毒免疫機制等基礎研究,爭取多出原創成果,造福國家和社會;我珍視自己教師的身份,教書育人苦在其中、樂在其中,對自己的學生尤其嚴格,教學科研中常常令他們“沒面子”,但我跟學生說,現在的“沒面子”恰恰是為今后面對激烈競爭時“有面子”,就算是泥土,也要努力把自己打磨成磚瓦。作為回國相對較早的無黨派人士,我更深感責任重大,只有更加嚴格要求自己,才能為更晚回國的留學人員樹立正確榜樣,傳遞正能量,當好黨的參謀和助手。
(作者:舒紅兵,系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副校長)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國家 科技 報效 創新 回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