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城市故事 城市故事
珍貴的亞東扶貧魚
【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慶祝改革開放40年·光影西藏】亞東鮭魚又叫“花斑魚”,是高山冷水無鱗魚。這種魚對生長環境要求極高,只生長在海拔3000米以上,比較干凈、低溫度的高山河水里,在我國只有西藏日喀則市亞東縣的嘎林崗以南的水域和亞東麻曲(亞東河)適合其生長。亞東鮭魚脂肪多、肉厚、味道鮮美,當地居民喜歡,游客更是不惜千里迢迢到此品嘗。
“人工養殖亞東鮭魚要經歷十多個環節,從受精卵到長成成熟的商品魚需要近三年時間,因為養殖難度大,每斤售價可達200元。目前,人工養殖亞東鮭魚成了亞東縣脫貧致富的法寶?!眮問|鮭魚繁育基地負責人拉巴羅布介紹,2015年,亞東縣利用財政邊境轉移支付資金成立了亞東鮭魚繁育基地和3個養殖基地,基地以農業合作社形式運營,帶動近500戶村民參與,其中不少是貧困戶。
▲普沖(左)和同事展示亞東鮭魚種魚
49歲的下亞東鄉人普沖就是受益者之一。過去他和媳婦一起以打零工為生,收入少,還不穩定,現在他在養殖基地工作,每月收入4500元,全家脫貧已不是問題。
據記者了解,2016年基地繁育的首批3.5萬條鮭魚即將進入成熟期,“每條以8兩算,總收入可達560萬元。這魚生長周期長,加上數量有限,供不應求啊!”拉巴羅布笑著說。
▲亞東鮭魚養殖基地
▲廚師正在用亞東鮭魚制作鮮魚湯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