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專家建議大運河全域旅游性通航
專家建議大運河全域旅游性通航
本報訊(記者 陳雪檸)團隊13人,歷時15天,橫跨四省兩市,行車2300多公里,走訪調研博物館、碼頭、大運河遺址20余處……在近日召開的首屆中國大運河智庫論壇上,智庫聯盟調研組集中發布了京杭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現狀的總報告和多份專題報告。專家建議,應加強對京津冀非通航段基礎設施的維護建設和江浙魯通航段基礎設施的進一步保護利用,探索在2030年實現大運河全流域旅游性通航。
京杭大運河全長約1794公里,從開鑿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6月23日,調研組從北京通州出發,對京杭大運河沿線的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四省兩市的21座城市進行實地調研,就大運河文化帶發展趨勢以及沿線城市在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中的定位、目標和實現路徑進行評估和前瞻。
作為大運河的北起點,北京段大運河全長82公里,主要流經通州區,區內運河全長44.4公里。“通州區運河河道目前以景觀觀賞功能為主,規劃實現部分區域內客運通航,整體規劃思路著重于人本精神與城河交融。基礎設施保護復建工作著眼于保留本土風味,恢復還原運河歷史景觀,運河基礎設施總體規劃較為清晰明確。”在天津財經大學教授叢屹看來,沿線基礎設施的保護和利用對探索大運河通航段通航體量的增加、非通航段階段性通航和大運河全線通航具有戰略性意義,也有助于進一步優化我國交通運輸結構。以江蘇淮安為例,近3年運河平均總運量達到2.9億噸,相當于同時期滬寧高速運輸量的兩倍、接近京滬鐵路運量的5倍。
“水資源充足是滿足航運所需基本水量的重要因素,同時還需處理好已建橋梁的拆除和改造、現有閘壩限制、配套道路建設等問題。”智庫聯盟建議,在非通航區,將通航目標提上議程,建立可行性時間規劃方案并盡快著手實施;在通航區,持續為水路物流運輸等經濟功能強化硬件,探索建立智慧航道。最終力爭在2030年實現大運河全流域旅游性通航。
編輯:曾珂
關鍵詞:專家建議大運河全域旅游性通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