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商事立法應更具有包容性

2018年07月25日 14:51 | 作者:趙鵬 | 來源:法制日報
分享到: 

如果說最初動議制定電子商務法,主要目的是為電子商務活動建構一套基礎性的制度框架,實現既有民商事法律規則在數字環境中的具體化的話,當下的電子商務法(草案三審稿)(以下簡稱三審稿)無疑在諸如消費者保護、競爭秩序維護等方面承載了更多的管制性目標。立法者回應社會關切的心情可以理解,問題在于,以電子商務法來承載這些目標也會使立法面臨獨特的挑戰,三審稿引發的高度關注,正是這種挑戰的體現,需要在之后的立法過程中考量、回應。

挑戰之一是如何保證管制方案與當下產業現實相契合。如果致力于形成一套確保交易安全的基礎規則,那么制定統一的電子商務法挑戰不大。如果要設計一套完善的管制體系,那么挑戰則大很多:所有管制方案的設計都需要準確理解、提煉相關經濟活動的組織形式,確保管制方案能夠妥帖地適用于產業內不同類型的活動,否則就會形成管制紊亂。這種紊亂要么阻礙創新,要么誘發對法律的規避,形成監管套利。實際上,關于網約車爭論的根源就在于,既有管制方案以出租車公司集中化地采購、雇傭并提供出行服務這種經濟活動組織方式為藍本設計,并不能覆蓋平臺撮和分散交易這種新興模式。

具體到電子商務領域,近年來的實踐已經展現了其技術和商業生態演化迅速的特點:共享經濟模糊了民事活動與經營活動、消費者和經營者的傳統法律分類;社交電商、直播購物模糊了社交、娛樂和經營活動的邊界;新零售打破了線上線下的界限。因此,如何確保管制架構妥帖地覆蓋所有類型的活動,并與不斷變化的生活事實相同步,本身就面臨巨大的挑戰。更何況,作為電子商務領域的基礎性立法,電子商務法還致力于承載諸如消費者保護、競爭秩序維護、知識產權保護等大量不同面向的目標。

在前述背景下,有觀點認為,電子商務法應當回歸民商事法律的定位,將各種管制任務交由諸如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法律的互聯網條款去完成。這種觀點致力于形成一個相對平衡的法律體系,預留更為靈活的政策回應空間,不無道理。如果堅持現行的管制架構,立法者也應當致力于形成一個更具包容性的體系,使相關規則能夠更為妥帖地適用于社交電商、直播購物、新零售等新興業態。就此而言,三審稿實際上已有所認識,并通過第十條第一款定義的擴張來試圖覆蓋新興業態。但顯然,在具體規則上還需要大量精細化的設計,特別是應當給法律執行部門更多的責任,要求其實質等同地監管不同類型的電子商務活動,減少任意選擇性執法的空間,防止監管的套利。

挑戰之二是如何妥善地協調行政管制和民事責任的關系。我國的法律體系高度依賴行政許可、強制性標準等行政手段來規范秩序。這一模式本身的實效性不乏爭論,實踐中,更是容易被用于非相關的目的。但是,從三審稿來看,立法者仍然過于倚重這種控制,一些規定實際上是通過改造民事責任,來維護行政管制秩序(資格資質制度),即使我們承認這種需求有其合理性,如何設計才能達到預期效果,并平衡法律需要保護的不同價值,恐怕還需要公、私法學者更深入的討論、對話。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管制 電子商務 立法 法律 挑戰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鲁鲁在线观看 | 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制服丝袜中文字幕专区 | 天堂va中文在线官网 | 性做久久久久久 | 亚洲欧洲国产1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