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丑陋的“圈子文化”要不得
近期,多名公益人士卷入性騷擾丑聞,令人震驚。7月23日,“億友公益”創始人雷闖承認性侵指控屬實,表示后悔莫及,考慮向警方自首。在大眾想象中,公益人士的道德水平應該更高一些,沒成想光環之下也隱藏著齷齪。更沒有想到的是,“圈子文化”讓一些公益人士喪失了基本的是非觀念,反而將“槍口”對準了受害女生。
對于性騷擾丑聞,公眾的態度向來很明確,絕大多數人都站在被騷擾者一邊。這是最基本的正義觀,也是最起碼的良知體現。這一點,在前不久發生的甘肅女生遭性騷擾后抑郁自殺、中大女生舉報博導性騷擾等事件中,已經得到充足證明。但是,“圈內人”怎么看呢?從公益圈特別是“億友公益”的反應來看,結果讓人失望。這部分人在贊賞雷闖“勇敢面對、勇敢重啟”的同時,卻對受害女生展開了言語攻擊,說什么“被利益集團收買了”“舊話重提是一個陰謀”,甚至還用不堪入目的污言穢語謾罵、詛咒。這樣的態度令人大跌眼鏡,很難與一個個標榜熱衷公益、捍衛公平正義、自帶正能量的公益人士聯系起來,也很難想到這些人前一段還在為教育圈被性騷擾女生發聲,如今卻站在了自己圈子里的騷擾者一邊。
同樣的事情,圈內、圈外兩種截然不同態度,呈現的是丑陋的“圈子文化”。“圈子”原本是個中性詞,沒有褒貶之分,因為只要參與社會交往,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工作圈、生活圈、朋友圈。這是一種正常現象,也是人際交往之必需。但如果在價值取向上,只計圈子利益,不問是非對錯,“有福同享、有難同當”,黨同伐異,畫圈為界,就是在搞小山頭、小圈子、小團伙那一套,就是典型的“圈子文化”作祟。顯然,公益行業存在小圈子問題,面對丑聞喪失了基本的正義判斷,一味為圈內“兄弟”辯護,并對受害女生污名化。其實,對于這樣的小圈子,公眾看得最為清楚。縱使圈內人如何巧舌如簧、顛倒黑白,也很難改變人們的基本判斷。“把公益搞成男人江湖,稱兄道弟,哥們義氣,還反以為榮,腐臭不堪”,類似這樣的聲音,透露出了網友對一些公益小圈子的反感,也道出了“圈子文化”的本質。
常言道:“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現在,社會上各種“圈子”魚龍混雜,既有淡如水的圈子,亦有甘若醴的圈子。而“圈子文化”也不獨存在于公益領域,它是一種古已有之的腐朽糟粕文化。像“朋黨興,政事亂”,說的就是古代官場的“圈子文化”。現如今,官場仍存在一些小圈子,仍有人迷戀“圈子文化”。這些人整天琢磨如何拉關系、找門路,熱衷于認老鄉、攀校友,就是為了能夠進入某個圈子,形成某種利益關系。這在一些地方的巡視報告中已經說得很明白,同時也是中央三令五申要求防止和反對宗派主義、圈子文化、碼頭文化的原因所在。而在官場之外,其他領域也存在一些帶有江湖氣的圈子。前不久,華東師范大學河口海岸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高抒在接受《科技日報》采訪時便痛斥了科研小圈子——“占山為王,培植勢力,為爭奪資源,各山頭之間時不時還得火并。”
“圈子文化”由個人關系好壞和圈子利益來決定價值立場,具有依附性、投機性、幫派性、貪婪性的特點,不論是對于營造健康政治生態還是社會生態,都有百害而無一利。這種丑陋文化實在是要不得,必須堅決予以鏟除。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圈子文化 公益 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