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協商 協商
廣州市政協第四期《有事好商量》熱議長者飯堂
做好老人這碗飯 溫暖百萬長者心
廣州市政協第四期《有事好商量》熱議長者飯堂
人民政協報記者林儀 揭春雁
廣州市的“大配餐”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叫好又叫座,截至2018年3月底,全市的社區助餐配餐服務點達到952個,越來越多的老人家享受著這項福利。
資料圖
長者飯堂也存在一些問題和困難,如可持續性、監管規范、服務提升等。為了進一步推動養老助餐配餐服務良性發展,6月24日,廣州市政協第四期《有事好商量》協商平臺請來了政府部門負責人、企業代表、政協委員、群眾代表等,共議如何“做好老人這碗飯”。
其實4月份,市政協就開展了專題調研,深入各區長者飯堂實地察看,與市區民政部門、街道、社會組織、配餐企業和用餐老人交流座談。有事好商量公眾號上推出了問卷調查,怎樣做好老人這碗飯?市政協廣泛問計,收集民意。
便捷、營養、便宜、開心……海珠區江海街長者飯堂用餐的老人如此評價。長者飯堂運營方為老人量身定制了不同的菜譜,因選用食材新鮮、環保、精細,還贈送新鮮水果,導致運營成本較高,運營機構每月要自己補貼經費。
廣州市的政策是本市戶籍老人在全市任何助餐點都可以享受不超過餐費1/4部分的財政補貼,一般是每餐3元。但廖如委員在調研中發現,有的街道只讓本街道或本區戶籍老人享受補貼。“基層的同志主要是擔心市級財政對大配餐的投入能否持續下去,假如將來市級財政不再補貼了,區街的壓力會很大。”
“市財政積極貫徹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多方面籌集資金,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改革經費列入年度財政預算予以保障。”對于企業和委員的擔憂,廣州市財政局社會保障處羅新廣的表態無疑是一顆定心丸。
“長者飯堂要長久健康發展,一定要調動社會資源,不能單純依靠財政投入來輸血。”何偉委員認為,長者飯堂可在保障助餐配餐服務的正常運作外,延伸服務鏈,提高企業主動參與的積極性。
簡瑞燕委員則建議通過給予獎勵、榮譽回饋等方式,鼓勵更多的餐飲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積極參與養老大配餐。同時加大培育專業化的助餐配餐服務企業,實現連鎖化、專業化、規模化發展。
對此,市民政局易利華表示贊同,“應采取企業讓一點、政府補一點、慈善捐一點、個人掏一點的方式,調動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家庭和個人、慈善等各方面力量,實現助餐配餐服務可持續發展。”
目前,廣州市參與助餐配餐服務運營的超過85%是社會力量,針對多元化的服務供應方,監管規范也成為長者飯堂可持續發展的又一道難題。
“我建議加強食品安全監管,以專項檢查形式,督促長者飯堂運營方規范運行。細化建設運營標準,完善飯堂硬件,進行適老化改造。不僅僅要滿足老人‘有飯吃’,還應該讓老人家吃得放心,吃得健康。”簡瑞燕說。
市政協社法委主任陳忠謙建議建立全市統一的長者飯堂信息系統,實行刷卡就餐,既方便老人就餐,也能掌握各個點用餐人數等動態信息。對日均就餐人數較少的飯堂及早調整;對服務需求集中的區域增加設點,使供求更加匹配。
這一想法與市政府的腳步不謀而合。據易利華透露,廣州市民政局已開發上線助餐配餐信息平臺和APP,正在16個街鎮試用,完善后推廣到全市。此外,民政局還發布了“配餐地圖”,加強入戶宣傳,推動助餐配餐服務知曉率。
保障了硬件,軟件也要同步。越秀區六榕街是典型的老街區。全街60歲以上長者2.17萬人,占總人口數22.4%。六榕街發揮長者飯堂服務陣地資源作用,鏈接轄內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醫療資源,建成長者健康咨詢小屋。為社區長者建立個人健康檔案,實施“引醫進門”,促進醫養融合發展。為長者飯堂拓展服務提供了路徑。
“老人家在長者飯堂不僅僅能吃‘一碗熱飯’,也通過這個平臺與街坊鄰里中的老人相識相聚、吃出了一個‘朋友圈’。”不少委員非常贊成這一做法,認為應該為老人提供一個交流、交往、享受各類養老服務的平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這不僅是中國人的好傳統,更是老齡化社會的迫切需要。
今年,廣州市委、市政府將“實施養老助餐配餐服務提升工程”列入十件民生實事,有7個區將其列入區民生實施。
“長者飯堂關乎著廣州160多萬老年人切身利益,希望通過《有事好商量》推動政府各個部門與社會各界共同努力,做好老人這碗飯、溫暖百萬長者心。”全程參與了調研和協商的陳忠謙由衷地說。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長者 飯堂 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