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煙頭罰款”是粗暴懶政之舉
“煙頭罰款”是粗暴懶政之舉
月收入2600余元的環衛工張女士,上個月發了1700余元。少發了900余元是因為街辦多次檢查時,發現路面存在煙頭。按環衛工的說法,發現一個煙頭罰款1元。14日,記者在魚化寨采訪了20余名環衛工,他們均向記者透露,在之前的一次全體會議上,街辦相關負責人稱,要提升魚化寨的環境,尤其是街面亂扔煙頭現象要徹底消失,有些人不好好干活,要狠狠地罰,今年要罰夠18萬元。(7月15日《華商報》)
對環衛工保潔作業自然需要管理,適度的考核獎懲是調動積極性的有效手段。不過,對環衛工的“煙頭罰款”明顯不妥,街面上的煙頭大多不是環衛工清掃不徹底遺留下來的,而是行人扔的。一般來說,每個環衛工要掃較長的一段路面,不會只是守著一個點,如果其前腳掃完,后腳就有人扔煙頭,即便清掃次數再勤掃得再干凈,都不會保持多久。這也意味著“煙頭罰款”,無論環衛工人如何努力,都沒辦法避免被罰款,背離了管理的本義,不但增加了環衛工不必要重復作業的負擔,還降低了他們的收入,損害了權益,有違管理人性化訴求,對環衛隊伍的管理來說反而會是飲鴆止渴。
事實上,“煙頭罰款”更恰當的對象應該是亂扔的市民,而非環衛工。一味地在環衛末端大包大攬,顯然不是城市環境管理的治本之策。但是,培育居民文明素養、管理執法具有長期性、艱巨性,效果顯現較慢,不如加大清掃力度,追求街面的干凈整潔更簡單直接,這也導致一些地方對環衛效果立竿見影的依賴,如“煙頭罰款”,又如“以克論凈”的爭議,都是如此,還有許多地方創衛發動部門公職人員參與,思維也類似,其中相當多的地方創衛成功后,都出現臟亂差現象的反彈。說到底,這些既反映了城市環境管理急功近利的心理,也折射出善治層面的懶政。提高居民的文明素養和參與意識,遠比不吝惜環衛工人的血汗更有持久力。
木須蟲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環衛 煙頭 罰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