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統一戰線 統一戰線
2018年臺灣民意代表交流團參訪大陸綜述
這是兩岸的一次特殊參訪。盡管臺灣當局對兩岸交流做出各種限制,但7月2日至8日,應全國政協港澳臺僑委員會邀請,由臺灣“海峽兩岸民意交流基金會”董事長饒穎奇先生帶隊的臺灣民意代表交流參訪團如期來大陸參訪。
如同火熱的天氣一樣,參訪團帶著一腔熱情而來,亦將兩岸同胞的綿綿深情帶回了寶島。一周的時間里,參訪團一行拜會了全國政協、國臺辦、海協會、民進中央等機構,與相關負責人面對面交流,并在北京、寧夏兩地參訪,了解交流臺灣企業、臺灣同胞在陸逐步實現同等待遇的情況,并親身體會了祖國的山川大美、民族厚誼。“我們團員不少都是臺灣‘民意代表’,所以我們帶來的也是臺灣民間的聲音。”交流團成員、臺灣海峽兩岸民意交流基金會秘書長朱鳳芝說。
據了解,此次是臺灣民意代表交流參訪團第9次訪問大陸。參訪的成員跨黨派、跨界別,除了曾任臺灣地區“立法委員”、“民意代表”的政經界人士,還有在兩岸投資的臺商。團長饒穎奇今年已84歲高齡,曾任臺灣“立法院”副院長、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政策會執行長等職務,為兩岸和平奔走多年。
談到臺灣民意代表團九訪大陸,饒穎琦表示,在這9年中,臺灣民意代表交流基金會一直與全國政協保持良好的溝通與合作,朋友們的熱情,讓他十分感動。“雙方的交流與建言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希望這些成果能進一步促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
對于近年來島內甚囂塵上的“臺獨”動作,不少參訪團成員表示了深深憂慮,他們呼吁,兩岸熱愛和平的人士應通力合作,粉碎“臺獨”勢力分裂祖國的陰謀。
參訪團成員、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洪奇昌說,他年輕的時代就閱讀過中國共產黨黨史,在中共黨史中,他對于政協的職能與作用很感興趣。
近一段時間以來,臺灣農產品滯銷矛盾突出。在交流過程中,不少參訪團成員都對這一問題深表憂慮。“我昨天查到的資料,臺灣的鳳梨已經一元(新臺幣)一顆了!”親民黨籍代表張碩文憂慮地說,他就是“臺灣農家種地的小孩”,因此,他對島內農產品滯銷問題的十分關注。張碩文表示,大陸是臺灣農產品的重要市場,兩岸關系融洽時,臺灣農產品并沒有銷售困難,如今民進黨當局拒不承認“九二共識”,令辛苦勞作整年的民眾受傷,讓人十分心痛。
對此,大陸有關人士表示,臺灣農產品滯銷問題已經引起了大陸方面的注意,并且積極采取了措施,幫助臺灣同胞解決農產品滯銷問題。
“增進臺灣同胞的福祉,是大陸對臺工作的初衷。無論兩岸關系怎么變化,大陸都會一本初衷。在落實增進臺灣福祉的具體措施上,我們會有始有終,在促進臺灣同胞福祉的理念上,我們會有始無終。”全國政協港澳臺僑委員會副主任,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副主任陳元豐說。
7月4日,交流參訪團來到祖國西北的寧夏回族自治區考察當地經濟發展與臺商發展情況。寧夏回族自治區雖然地處內陸,但對參訪團成員來說,卻并不陌生。不少參訪團成員表示,兩岸同根同源,在臺灣的歷史、地理課本中,就有關于寧夏的記載和介紹。黃河古道、賀蘭山脈、西夏王國、民族自治……關于寧夏的歷史、地理、人文、政治,參訪團成員都信手拈來。“千古黃河富寧夏”的優美風光讓參訪團成員驚嘆于祖國河山的壯美。
沿途所見寧夏的自然風光與民眾安居樂業的情景,讓參訪團成員充滿感嘆。和平與發展來之不易,中國共產黨是如何帶領群眾從戰爭中走出來,取得今天的美好生活的呢?帶著欽佩與好奇,參訪團成員來到寧夏固原,參觀了固原六盤山紅軍長征紀念館。六盤山是紅軍長征的“勝利之山”,這勝利與黨的方針政策與老一輩革命家的艱苦努力密不可分。在紅軍長征紀念館,團員們仔細觀察、拍照留念,不少人表示,展館中展出的毛主席在寧夏的圖片,以及紅軍老戰士、小戰士、女戰士的風貌,讓人感覺十分震撼。
今年,恰逢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考察團一行還特意來到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的沙坡頭與石嘴山市的沙湖生態旅游區,參觀考察寧夏回族自治區的治沙成果與生態旅游建設。1954年,中國第一條穿越沙漠的鐵路包蘭鐵路破土動工。勞動者發明了獨特的麥草方格,用以固定流動的沙丘,不僅成功地保障了包蘭鐵路的安全、阻止了土壤進一步沙化,還為全人類的治沙工程留下了寶貴的經驗。如今,中衛市沙坡頭地區的天然植物種類已由25種增加到453種,植被覆蓋率由原來不足1%達到42.3%,野生脊椎動物達140多種。“這堪稱人類的奇跡!”參訪團成員李和鑫說。
李和鑫近年來做了一件“大事”,他將大陸老饕頗為喜愛的大閘蟹引入臺灣,高薪聘請大陸專家赴臺嘗試養殖大閘蟹。經過幾年的探索,如今臺灣出產的大閘蟹,品質已相當不錯。“所以我對農業、生態方面的參觀都非常有興趣。”李和鑫說。
沙湖的永續發展,吸引了不少團員的熱情討論。從環境保護的措施,到如何讓環境產生經濟價值,再到臺灣特色農業如何與大陸對接,大家說得不亦樂乎。“以前大陸一些地區的發展是人和環境爭奪利益,現在則講究優美環境就是利益。所以習總書記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句話說得非常到位。”一位團員說,“如今大陸很多地方在搞生態建設、特色小鎮,這些領域,臺灣有不少經驗。如果能與大陸對接,是雙贏的事。”
“我是經常往來大陸的,這幾年,深刻地感覺到大陸的變化之快。不僅是經濟上的,更有文化、心理上的。包括市容市貌、服務人員的工作態度、民眾的素質,感覺都有了非常大的提高。這兩年,大陸真的是大發展!希望有更多臺灣年輕人參與其中,共同建設祖國,共享發展紅利!”參訪團成員孫國華說。
從臺灣民意代表交流團初次來陸參訪至今,已有9個年頭。這9年里,全國政協和臺灣民意代表交流團的互訪已形成品牌、形成慣例。在以往的參訪中,曾有民意代表主動牽線搭橋,促成臺企登陸投資。而近幾年來,隨著大陸經濟的高速發展,越來越多的臺灣青年有意到大陸創業、就業,臺灣不少優秀產品也期待到大陸一展拳腳。參訪團成員又成為了這些呼聲的“代言人”,對接資源、積累經驗,為逐步實現臺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與大陸同胞同等待遇積極奔走。就如饒穎琦所說,他期待著兩岸年輕人都能成為祖國富強、民族復興的建設者與見證人。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臺灣 參訪 大陸 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