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救護車被困難題需科學治理
我們在譴責車主的同時,也應該看到問題背后的深層原因。小區停車難并不是一個小區存在的問題,而是有著很大的普遍性,這也暴露出小區規劃設計方面存在一定的滯后性
6月25日,家住武漢的余先生凌晨突然渾身抽搐,他的妻子連忙叫來120,送往解放軍武漢總醫院,可小區道路兩側都停滿了車,司機在路口調頭時連打幾次方向盤被困,最終救護車倒著開出了小區,可余先生卻在被送醫途中不幸去世(7月2日《楚天都市報》)。
因為救護車在出小區時,被亂停的車困住,延誤了救治,病人最終在送醫途中去世,這種結果實在令人遺憾,也值得反思,為何會出現這種結果,如何解決這種現狀。
隨著機動車保有量的增長,隨之而來的是停車難題,尤其是對于很多小區而言,由于空間場地狹小,停車難問題就更加嚴重,很多業主為了停車甚至采取了很多妙招。比如用其他物品搶占車位或者花錢租車位等等,但是車位資源畢竟有限,并不是搶占就能解決問題的,一些沒有搶到車位的車輛就會胡亂停車,這就導致了一些車輛的亂停亂放,不是沒有在停車位上,就是占據著一些急救通道,新聞中這個小區的情況就是這樣,由于一些車輛并沒有停放在停車線內,而且正好又停在救護車出小區的必經路口,這就給急救病人帶來巨大的影響。
病人死亡與車輛亂停之間是否有因果關系,目前并沒有確切說法,但是因為車輛亂停導致救護車被困,耽誤急救時間,卻是不爭的事實,因此,這件事還是應該引起人們的重視,小區業主在停放車輛時,盡量停放在停車線內,即便沒有停車線,也應該規則停放,停放整齊,不占據消防等急救通道,自覺為其他車輛預留通道,多一些文明和公德意識,或者可以在車輛上留下聯系方式,方便別人聯系挪車等。正如余先生凌晨突發疾病,救護車在小區響了半天,如果車主聽到救護車聲音,能夠積極下樓移開車輛,也許可以為病人爭取到一點時間。
當然,我們在譴責車主的同時,也應該看到問題背后的深層原因。小區停車難并不是一個小區存在的問題,而是有著很大的普遍性,這也暴露出小區規劃設計方面存在一定的滯后性,這就需要相關方面在規劃和建設小區時,能夠多一些超前意識,尤其應該考慮機動車保有量不斷增長的現實,考慮到業主的停車問題,科學的規劃和設計車位,盡最大限度地滿足業主停車需要,解決停車難題。
針對小區車輛停放制定和出臺相關措施,有關部門可以考慮研究建立嚴格管理制度,甚至可以在小區道路上嘗試參考公共交通的治理模式,加強對違章停車的教育和處置,強化停車的日常管理,這樣也許就能夠很大程度避免救護車被困、病人死亡的悲劇。
讓道應成法定義務
為救護車讓道,應成為一項法定義務。北京立法規定,拒不避讓或阻礙執行急救任務的救護車通行,將由公安機關予以行政處罰。各地不妨借鑒北京做法,立法為救護車保駕護航。同時,制定具體的管理細則,提高拒讓救護車的違法成本。當然,處罰僅是一種懲戒手段,關鍵還是市民要自覺遵守交通安全法規,不占生命通道,主動為救護車讓道。對于搶救生命的救護車及工作人員,請大家多給一份理解,特別是在路上,盡量給急救車讓出一條生命通道。要知道,你的一次避讓之舉,意味著也在參與搶救生命。
湖北 汪昌蓮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救護車 小區 停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