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眾說 眾說
農村改廁豈能成“尬廁”
在山西省太原市婁煩縣,部分農村在廁所改造中出現了“半拉子”工程,黃土地里,白色的廁所蹲坑格外顯眼,卻既沒有圍墻,也沒有屋頂,被媒體稱為“尬廁”,備受質疑。24日,婁煩縣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辦公室在接受中國之聲采訪時回應稱,縣紀委已介入調查。目前,相關村莊的廁所改造正準備復工,按照標準完成修建。(6月25日央廣網)
記者的采訪令人瞠目——山西婁煩縣2016年一些農村改廁后的廁所現狀竟是,房前屋后、鄉間路邊、山坡溝里……沒有圍墻、沒有頂棚、裸露在外的蹲便器隨處可見。如今,村民們大小便只能東躲西藏。且不說“尬廁”實用性,如果每一項工作都如此干,甚至一級級應付,國家財政錢不僅會打水漂,而且鄉村戰略的穩步推進更無從談起。
據報道,之所以造成半吊子“尬廁”,一方面是受資金所限。比如,婁煩縣改廁資金由市縣兩級財政各出1000元,建好一個廁所不到3000元,市級財政能保證,但縣級財力捉襟見肘;另一方面在于政策未宣傳到位,很多村民誤以為改廁就應該由政府全部負擔;再者,當地一些戶確實拿不出錢改廁,也就導致了“尬廁”出現。
同時,農村改廁改成了尬廁其背后的問題更不容忽視。比如,缺乏完備的科學規劃,常年只有二十來戶的村子卻要配備八九十個蹲坑,實則沒有必要,而其中是否有套取國家資金的問題,也值得追問;還如,改廁缺乏完備的監督和考核機制,也容易造成尬廁出現;再如,這樣的事件也暴露出群眾在農村建設中話語權的嚴重缺失。
小廁所,大民生。農村旱廁是農民致病的重要污染源,而為農民建好清潔衛生的廁所是從源頭上控制疾病傳播的關鍵。所以,農村改廁是惠利廣大農民的大事。在具體操作上,最基本的應堅持好兩個原則,一是應堅持實事求是與科學規劃相結合的原則;二是也應尊重群眾的意愿,謹防農村改廁工程淪為應付工程和形式主義工程。
同樣,半吊子“尬廁”是2016年一些農村改廁后的“成效”,這樣的問題緣何時至今日才暴露出來?若沒有媒體的曝光會不會一直“臭”下去?這不僅是在亂花國家的錢,更是拿刀子捅群眾的心窩子。更會讓廣大人民群眾給予厚望的農村改廁工程、扶貧工程,淪為了形式主義,從更深一層講,也是在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設置障礙。
因此,對于媒體報道的半吊子“尬廁”,當地組成了專門的整治領導組,制定措施確保資金到位,限期整改落實到位,以及對媒體報道的問題縣紀委已介入調查等等。這樣的“補救”措施很有必要。同樣,如何讓這樣的事件不再出現,也需要各地引起重視,堅決不能讓好事辦砸;更不能總等著媒體曝光問題后再急于拼命解決。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改廁 農村 尬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