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統戰理論 統戰理論
民主監督的歷史發展和現實意義
民主監督的歷史發展和現實意義
□陸聶海
早在陜甘寧邊區政府成立之初,中國共產黨開創了“三三制”民主政權形式。這種新的政權形式已經開始了民主監督的初步實踐,與國統區蔣介石的獨裁統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抗戰勝利后的1945年,當時很多民主人士訪問延安時對“三三制”政權形式留下了深刻印象,并針對民主監督問題產生了著名的“窯洞對”。針對黃炎培提出的歷史周期率問題,毛澤東回答:“我們已經找到了新路,我們能跳出這周期率。這條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讓人民起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1949年人民政協的誕生使多黨合作和民主監督有了穩固的組織形式。1956年,中國共產黨更是明確提出了與民主黨派“長期合作、互相監督”的方針,民主監督也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得到進一步確立和加強。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多黨合作事業迎來了春天,民主監督功能也日益被重視。1979年10月19日,鄧小平在中央統戰部為各民主黨派、工商聯舉行的招待會上作了《各民主黨派和工商聯是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政治力量》的重要講話。這個講話對新時期民主黨派的性質、地位、作用等問題進行了新的闡述,并對民主監督有了新的定位。1989年頒布的《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意見》中明確規定了民主黨派作為參政黨發揮監督作用的總原則,明確指出了民主黨派民主監督的基本方式,以及充分發揮民主黨派民主監督作用的重大意義,表明了民主黨派的民主監督應屬于政黨監督。1993年全國人大八屆一次會議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將長期存在和發展”載入憲法,上升為國家意志,這使得民主監督有了充分的憲法保障。2005年頒布的《進一步加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建設的意見》進一步明確了民主監督的主要內容,并在此基礎上提出要拓寬民主監督渠道、完善民主監督機制等,成為新世紀指導民主黨派正確履行民主監督職能的綱領性文件。2007年發布的《中國的政黨制度》白皮書明確指出民主黨派民主監督是中國多黨合作制度的價值和功能之一,能夠反映社會上多方面的意見和建議,能夠提供一種中國共產黨自身監督之外更多方面的監督。
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曾經在多個場合對民主監督表示重視,尤其是在今年“五一口號”發布七十周年之際強調新型政黨制度建設,既是希望進一步鞏固和發展多黨合作制度,也是希望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繼承和發揚優良傳統,發揮好民主監督職能,做中國共產黨的諍友摯友。實際上,在社會主義新時代,發展民主監督具有重要意義,不僅可以鞏固新型政黨制度,更可以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監督體系。
鞏固新型政黨制度。西方的政黨制度是一種競爭性政黨制度,其目的是互相傾軋,取而代之,是替代性監督。與西方政黨制度相比較,中國是一種合作性的新型政黨制度。正是有了民主監督的存在,才使得新型政黨制度有效避免了一黨缺乏監督競爭或多黨無序競爭的弊端。民主監督的目標是通過民主監督作用的應有發揮,幫助中共加強和改善領導,維護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維護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保證國家權力正常有效運行以及中國共產黨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同時,民主監督的統一戰線性質決定了監督是以團結合作為目的。團結合作的主題體現在監督的各個環節之中,它要求在民主監督中執政黨和參政黨既堅持共同點,又看到差異處,形成和諧相處、互相合作的政黨合作機制。
健全社會主義監督體系。民主監督是一種政治監督,既不同于一般的權利性社會監督,更不同于強制性的權力性監督。民主監督和其他監督形式一樣同樣具有監督性。加強民主監督,能夠健全社會主義監督體系,對公共權力形成有效制約。由于各民主黨派所處的位置比較超脫,具有自身獨特的視角,提出的意見和批評比較客觀,使得監督更有效果。從現實中看,民主黨派的監督的主體地位是我國基本政治制度所明確規定的。從歷史來看,這種監督主體地位則是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長期實踐中確立和發展起來的,是與中國共產黨風雨同舟、團結奮斗的成果。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民主監督具有民主性,能夠促進社會主義民主的發展。可以說,民主監督的前提是民主,是通過民主的方式,貫徹民主的理念進行的監督。民主監督的民主性還要求民主監督的方式是民主的,它不是靠權力的威懾和制衡,而主要是通過提意見、批評、建議的方式來實施的,所以它是一種表達性的監督。在民主監督中,民主黨派運用集體的智慧,暢通的渠道,講真話、建諍言,進行話語表達或書面表達,這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獨特優勢。另一方面,協商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內容,民主監督是一種協商式的監督,其協商民主性質體現在過程和目的兩方面。就過程而言,協商民主貫穿于民主監督的整個過程。就目的而言,民主監督是通過協商而非競爭來達到監督目的實現。以此意義而言,發展民主監督可以更好地促進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建設。
(作者系浙江省社會主義學院副教授)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民主監督 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