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全國政協十三屆常委會第二次會議>會議新聞 會議新聞
全國無黨派人士考察團甘肅調研見聞
決戰脫貧攻堅主戰場 啃下深度貧困“硬骨頭”——全國無黨派人士考察團甘肅調研見聞
新華社北京5月31日電 題:決戰脫貧攻堅主戰場 啃下深度貧困“硬骨頭”——全國無黨派人士考察團甘肅調研見聞
距離打贏脫貧攻堅戰還有不到1000天,全國還有3000多萬貧困人口要脫貧,這些貧困人口很多集中在“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這些地區貧困程度深、致貧原因復雜、脫貧難度大,已有脫貧攻堅政策取得了哪些成效?如何啃下深度貧困地區“硬骨頭”?記者日前隨全國無黨派人士考察團赴甘肅臨夏、天水、隴南和定西等地,圍繞“鄉村振興戰略中的產業扶貧”開展了專題調研。
此次調研由中央統戰部副部長戴均良帶隊。據戴均良介紹,這次赴甘肅考察調研,是十九大以后全國無黨派人士考察團首次開展的調研活動,全團既有經驗豐富的領導干部,也有專業精深的院士專家。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副秘書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郭雷說,脫貧攻堅已經進入關鍵階段,無黨派人士聚焦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目的是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建言獻策。
甘肅省臨夏州屬于“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全年干旱少雨,山高溝深,被聯合國認定為不適宜人類居住的地方,是深度貧困地區的代表。
“如今水來了、路通了、農家樂開了。”布楞溝村建檔立卡的貧困戶馬麥熱在說,前兩年用扶貧貸款養了一百多只羊,2015年就脫了貧,現在開了農家樂,去年還當上了奶奶。
不為困難找理由,只為脫貧想辦法。臨夏州依托產業扶貧,貧困人口從2012年底的73.3萬人減少到2017年底的26.05萬人,年均減貧近10萬人,貧困發生率從42.2%下降到14.82%,年均下降近6個百分點,即將實現脫貧摘帽。
產業扶貧是脫貧攻堅的根本舉措。“我們的牛肉方便面已經賣到了高鐵上。”臨洮平長現代農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師向東說,現在年銷售額達到2億元,帶動康樂縣和臨洮縣貧困戶達5000多戶。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農業大學校長孫其信表示,產業扶貧要注重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要充分發揮致富帶頭人在脫貧攻堅中的重要作用。
渭源縣是黃河最大支流渭河的發源地,位于甘肅省中部、定西市中西部,是六盤山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曾經“苦瘠甲天下”的定西如今日子越來越紅火。
元古堆村建檔立卡的貧困戶閆霞亮在政府引導和幫扶責任人的鼓勵下,改種經濟作物,加入苗木合作社,將扶貧資金入股分紅,學習技術外出打工等多渠道增收,2016年脫貧摘帽,2017年全家人均年收入達到5315元,比2014年增長52.6%。
“地里麥子改百合,年輕人外出打工,廣場舞大賽火熱,這是當地脫貧攻堅幾年來最大的變化。”渭源縣元古堆村黨支部書記黃滿強說,“元古堆村的精神面貌也發生了變化,今年計劃整村脫貧,將成為全鄉第一個整村脫貧的。”現正籌建百合產業園,預計引入投資2000萬元,有了冷藏保鮮技術,在市場上就有了議價能力。
精準扶貧進入攻堅階段,最難攻下的是貧困群眾思想深處的“堡壘”。調研中發現剩下的貧困人口中一些人缺乏內生動力,甚至有的貧困戶不愿子女接受教育,不愿易地搬遷。貧困地區缺乏持續增收產業,引入產業留不住等問題。
對此,無黨派人士考察團建言獻策。全國政協常委、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說,深度貧困地區脫貧要協調好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小生產和大市場、好產品和好品牌、相對傳統的人力資源和現代經濟發展等四大矛盾。
“扶貧應該更多地使用經濟手段。”針對貧困地區扶貧資金缺口,國務院參事、中央財經大學稅務學院教授劉桓建議,充分利用財稅金融政策,完善基礎設施,助力產業扶貧。
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根本辦法。考察團成員發揮自身優勢,直接投身脫貧攻堅。國務院參事、友成扶貧基金會常務副理事長湯敏與臨夏州、定西市簽訂幫扶“鄉村教師培訓”“農民電商培訓”備忘錄,借助“互聯網+”,改善貧困地區教育水平,切實幫助農民增收。(新華社記者侯雪靜)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脫貧 調研 無黨派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