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非遺如何實現產業化?這個平臺為傳承人搭建橋梁
中新網北京6月21日電(袁秀月)6月20日,首創非遺創新發展平臺發布會暨高峰論壇在京舉辦,首創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李松平,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孫淮濱,民盟北京市委專職副主委、北京設計學會創始人宋慰祖,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苑利等業內專家學者到場并致辭。
李松平現場啟動了首創非遺創新發展平臺,并發布“非遺倡議書”。他表示,希望打造一個全國性、復合型的非遺創新發展服務平臺,為政府、企業、非遺傳承人、消費者搭建一個資源整合、需求對接的橋梁和紐帶,同時支持非遺的體驗、傳承和生產性保護。
首創非遺創新發展平臺是首創置業打造的復合型非遺創新發展平臺,集非遺傳承、設計創新、技術研發、銷售體驗、傳習實踐、園區運營、投資孵化于一體,旨在以產業創新促進非遺保護與傳承。
發布會上,首創置業與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北京設計學會、中國非遺保護協會職教專委會、豐職集團非遺與設計學院、三露廠及“燕京八絕”八位傳承人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
“燕京八絕”的八位傳承人也帶來了他們的作品。“燕京八絕”是獨具老北京特色的傳統工藝,包括景泰藍、玉雕、牙雕、雕漆、金漆鑲嵌、花絲鑲嵌、宮毯、京繡等八個門類。
在高峰論壇圓桌會議上,與會專家就非遺的創新化傳承話題展開了討論。對如何幫助非物質文化遺產走進當代社會、如何在不破壞非遺生態的前提下實現產業化等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中國非遺保護協會職教專委會主任、豐臺區職教中心學校校長趙愛芹認為,國家倡導傳統文化要融入教育的始終,專業院校既能幫助傳承人以現代化方式包裝和傳播自身,也能培養人才。
苑利表示,非遺保護關鍵是以人為本,傳承人的任務是讓國家文明不斷流,必須給予傳承人寬松的發展環境,而企業能參與到非遺保護中去,空間是無限大的。
近年來,首創置業將非遺創新轉化作為優先發展方向。據悉,首創置業將投入50億文化產業基金,非遺創新發展將成為該基金的重要投資方向。首個非遺主題園區——“詠園”,也將于2018年底啟用,并逐步投入全面運營。(完)
編輯:楊嵐
關鍵詞:非遺 傳承 平臺 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