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中國最早的博物館
你知道中國最早的博物館是哪家嗎?其實中國最早的博物館就坐落于上海,即震旦博物院。這家博物院又和一名叫韓伯祿的法國傳教士密切相關。韓伯祿,于清朝同治六年(1867年)來到上海傳教,在徐家匯圣依納爵堂(后稱舊堂或老堂)任司鐸。他精通物理、動植物諸學科。來到上海的第二年,就在徐家匯天主堂(今蒲西路220號)邊創建了博物院,自任主任。
建院時,初名“自然歷史博物院”,是外國人在中國建立的第一個博物館,也是中國最早出現的一座博物館。還設藏書樓,專收中西動植物科學書籍。博物院每日午后讓人參觀,不售門票,不取游資。在此以后長達30多年的時間內,韓伯祿就以此為基地,曾多次去江蘇、安徽及遠東各地搜集動植物制成大量標本,如“鹿的頭、野豬的腦殼和許多肉食獸類,以及兩千多只鳥龜背甲,軟體動物,貝殼等”,尤以麋鹿為最多。
清光緒九年(1883年),博物院又在徐家匯耶穌會總部南邊建造了專用院舍,名字改為“徐家匯博物院”。之后,韓伯祿又去菲律賓、蘇門答臘、爪哇、摩鹿加和東南亞一帶采集標本。1899年韓伯祿再次去越南、柬埔寨、老撾等國考察,次年因勞累過度病倒河內,回到上海兩年就去世了。他平生收藏的動植物標本數以千計,在當時遠東首屈一指。遺著主要有:《南京地區河產貝類志》《陸上軟體動物志》《哺乳類動物志》等。《說鹿》一書經法國有關部門批準,定為科學善本。
1930年,博物院又開辟新的地盤,在呂班路(今重慶南路)223號震旦大學(今上海第二醫科大學)旁建造了新式樓房作為新院舍。落成后,徐家匯博物院藏品全部遷入新址,改屬震旦大學管理,遂改名為“震旦博物院”。博物院藏品大多系修道院院長達維特在華北采集的生物標本和韓伯祿、柏永年在長江流域各省采集的珍奇標本,貯藏中國所產植物標本十分豐富,當時有“遠東第一”之稱。同時征集中國文物。院內設生物研究部和古物部,有自然標本及中國文物兩大陳列室。自然標本展出動物、植物、礦石、昆蟲等標本;中國文物展出青銅器、陶瓷器、玉器、錢幣等。該院經常選擇有特色的標本供學者研究,并在接待各國學者來院研究的同時,還分寄往世界各地供專家研究。早期免費參觀,后期憑票入場,票價法幣2角。1953年初,博物院由上海市文化局代表中央文化部,會同中國科學院上海辦事處,辦理接收手續。
編輯:楊嵐
關鍵詞:中國 博物館 標本 最早 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