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一品一鑒一品一鑒
戰國時期圓雕動物銀飾
華夏至遲在距今3000年前的商代,即可制作出具有一定工藝的黃金飾品。但是在春秋戰國以前,金銀器的制造由王室貴族所壟斷,一直附屬于青銅工藝,尚未獨立成行業。至戰國時期,源于青銅工藝的金銀器制造有了很大發展,開始出現了金銀器皿。而1957年陜西神木納林高兔村戰國晚期的匈奴墓中,其出土的大量圓雕銀虎、鹿和金虎等動物飾品,就是極有力的證明。
位于鄂爾多斯高原南緣的神木縣,地處毛烏素沙漠向陜北黃土高原過渡地帶的東段。它北連內蒙,南濱黃河,西鄰榆林,東接府谷,隔黃河與山西保德縣相望。戰國末期,鄂爾多斯高原是以畜牧逐水草而居住的匈奴人生活馳騁的地方。而匈奴的金細工藝中,以圓雕動物飾品造型最為獨特、工藝最為復雜、制作最為精湛,最具有代表性。且神木納林高兔匈奴墓出土的這些金銀器,其數量之多、種類之豐,十分罕見。如神木縣文化館收藏的三件戰國圓雕動物飾品。
從古至今,虎被譽為“百獸之王”,是勇猛與力量的象征。中國人崇敬猛虎的威風八面,很早就形成了對虎圖騰的崇拜。將“虎”作為金銀器飾品加以佩戴,是人們對虎的崇拜更是對力量及威猛的敬重。這是一件戰國銀虎(圖1),高7、長11厘米,其方鼻圓頭,環眼,兩耳外撇,張口暴齒,臀部聳起,佇立前視。頭短粗,軀體渾圓而中空,四肢粗壯,爪趾發達,長尾垂地上卷。雙肩及前肢有隱起斜條紋,尾、鼻有凸弦紋。此器造型神態生動,形體結構表現清楚,具有很強的質感效果,堪稱佳作。
這是一件通高8.5、長10厘米的戰國銀臥鹿(圖2)。此圓雕動物飾品有三雌、兩雄共五件,這是雄鹿之一。雄鹿昂首前視,兩耳豎立,四肢屈曲,作臥伏狀。頭部雙角彎曲向后傾斜,分為五叉,是另鑄后插于頭部的。其長蹄尖出,狀如柳葉。此器姿態雄健,形象鮮明,為匈奴族雕刻工藝的杰作。
由此可見,神木納林高兔匈奴墓出土的戰國圓雕動物飾品,還以成套、成對出現而頗具特色。這是一組戰國銀雙虎(圖3),長12,高5.6厘米。兩虎形制基本相似,四肢前后交叉,側臥,低頭張口作吮吸狀。一虎頭向右轉,一虎頭向左轉,體寬而圓,暴眼圓睛,小耳豎立。四肢肥壯,后肢尤甚,爪趾銳利,尾巴曳地。通體飾斜條紋。此銀雙虎神態自然,給人以現實寫生之感,是戰國末期匈奴金銀器的代表作。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飾品之背面。其頭部、后肢和尾部共鏤雕四個小圓孔,以供釘綴,這就清楚地表達了此器的功用。且主要采用了圓雕與浮雕相結合的鑄造工藝,造型生動傳神,虎虎有生氣。
以上三件圓雕動物銀飾,以小見大地代表了戰國時期金銀器文化的興盛。而神木納林高兔匈奴墓發掘的此類文物飾品,亦為華夏金銀器文化向南傳播、發展的這段歷史之最好見證!
編輯:楊嵐
關鍵詞:戰國 圓雕 動物 圓雕動物銀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