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沸點 沸點
小鳳雅家人還原求醫路 因愛之名籌款陷輿論漩渦
央視網消息:去年11月,河南農村三歲女孩王鳳雅被確診患上了一種罕見病。她的家庭選擇網絡募捐平臺向社會求助,但從今年3月起,就有人在網絡上不斷爆料,說她的父母將善款提現后,并沒有用于救治王鳳雅。5月初,小鳳雅去世了,這本來是一起悲劇,但是關于小鳳雅沒有得到相應救治的聲音仍在網絡發酵,一時間,各種質疑、指責、甚至謾罵,撲向了這個家庭。
王鳳雅爺爺 王太友:“蒜就爛在地里了,孩子患上病之后就一直忙于奔波治療,求醫,沒有心思再管理它了。收獲季節更趕上小鳳雅去世這一段。這個事發生以來我兒媳婦就不敢看手機,被網上的罵聲嚇怕了,我也怕。”
家人還原小鳳雅的求醫路
在過去的幾周,來自全國的媒體一波又一波來到這個小院。雖然網絡上那篇流傳甚廣的文章《王鳳雅小朋友之死》已被證實存在諸多不實,但詐捐風波依然困擾著河南太康的這個農村家庭。
去年10月底,當2歲半的小鳳雅高燒不退時,他們并沒有想到孩子患的是難治的罕見病。
王鳳雅的母親 楊美芹:“孩子高燒一直不退燒,在家連續打了有一個星期點滴,都能看得到她眼睛里面有一點白瞳了,我爸媽就讓我們帶著孩子去太康人民醫院先做檢查。”
太康縣人民醫院眼科 張凱華:“當時我一看那種情況,用手電筒一照,憑我的經驗都不是很好的病,上午開的單子,下午出的報告。我一看,你這個病我說你得上大醫院去看,我說你可能不太明白這個視網膜母細胞瘤什么意思,通俗意思就是癌癥。”
雙側視網膜母細胞瘤,小鳳雅的媽媽楊美芹還是第一次聽說這種病,即使是從醫20多年的縣醫院眼科主任也只做過幾例單眼手術。楊美芹和公公帶著孩子去了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卻得到和縣醫院差不多的診斷結果,當時大夫給出的診斷建議是:住院進一步檢查,必要時化療。就在鄭州檢查期間,楊美芹在親戚建議下在水滴籌平臺發起第一次個人籌款,那次籌款多數來自親友圈,籌款12373元。
王鳳雅的母親 楊美芹:“那時候我問他,就是做那個手術,雙眼摘了嗎?孩子病情能不能好?最起碼能保住命就行,眼睛看不到都沒事,當有一位也是老專家,他當時就說話了。誰也沒有可能能給你保證孩子的命。我問他帶多少錢,化療費,他說要交兩萬塊錢的押金,就像天塌下來了一樣,上哪里去掙錢啊。”
楊美芹最終選擇帶小鳳雅回家接受保守治療。32歲的楊美芹,有四個女兒一個兒子,丈夫有輕微的心智障礙,家里經濟狀況很不好。回家后小鳳雅需要經常去鎮衛生院輸液,她也得到了一些以前從未有過的零食和禮物。網絡籌集的1萬多塊在春節前后就花完了,楊美芹在火山小視頻平臺開通了直播,一些人在直播中看到病重的小鳳雅,又零零散散捐出2949元。今年3月,小鳳雅在太康縣醫院的復診結果顯示,腫瘤已經轉移到顱內。
楊美芹在水滴籌平臺為病情惡化的小鳳雅發起第二次籌款,籌款說明是用于保守治療,此次籌款籌得23316元。但也正是這次籌款,引發了后來巨大的質疑聲浪,開始不斷有人質疑為什么不讓小鳳雅接受治療,為什么不帶她去大城市求醫。
太康縣公安局張集派出所所長 馬文偉:“2018年4月9日在網上接到作家陳嵐實名報警,他們實名舉報就是王鳳雅的母親涉嫌詐捐和虐待。”
王鳳雅爺爺 王太友:“往公安局打電話往政府部門打電話說我們詐捐,公安局為了證實我們的錢出在哪里了,我們花的每一項開支都有一個明細, 我說你們調查。”
4月初,有愛心媽媽來到小鳳雅家中,承諾可以免費帶孩子去北京治療,但這次遠赴北京的求醫之路并不愉快,小鳳雅的媽媽和爺爺最終堅持把極度虛弱的孩子帶回了家。網絡上的詐捐流言越來越多,當爺爺王太友列出開支明細后,又有人質疑38638元的籌款為何有11000元用于購置奶粉,而零食、衣服該不該買。當地民政、公安開始介入詐捐調查,此時小鳳雅已經幾無生存的希望,她的家人帶著她輾轉去了縣里和鄭州市的醫院,但都被拒收了。
河南省太康縣張集鎮文化服務中心主任 吳玉杰:“醫生說病情已經到中晚期了,不愿意收治,所以說我們輾轉反側,用了一天一夜的時間,又把小孩又拉回來了。”
王鳳雅爺爺 王太友:“外界人士揪住不放,說我們到大醫院不接收,說我們謊話連篇,說我們不給孩子看病,放棄治療了, 我們就是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我們沒有放棄孩子的治療。”
當地調查認為籌款不構成詐騙
5月26日,當地政府發布了情況說明,經太康縣警方調查,利用王鳳雅籌款一事不構成詐騙,不予立案。而記者在走訪中發現,因為負擔不起每年1000多塊的費用,包括小鳳雅在內,楊美芹的五個孩子都沒有上醫保。目前一家人的主要經濟來源,靠鳳雅有心智障礙的父親每天在外做工,一天大概賺70元。在小鳳雅生命的最后半年,這個患病家庭的選擇被不斷放大和質疑,而關于網絡平臺的個人募捐也再度成為爭論焦點。
網絡個人求助 仍需規范完善
北大法學院非營利組織法研究中心主任 金錦萍:“個人求助方面社會需求真的挺大的,意味著我們現有的醫療保障體系,或者是專業慈善組織方面的救助,可能還不能覆蓋所有的社會需求。另一方面只要是個人求助,他固有的這些法律關系上的這種缺陷,會導致類似事件不斷重演。”
2016年頒布的《慈善法》沒有禁止也沒有規范個人求助行為,個人求助的完善,更多的是需要依靠社會的自我調節來實現。本周,水滴籌平臺表示,將盡快加強信息內容審核,還將與醫院建立更深入的合作,跟進患者治療進展與資金使用情況,加強推進定期公示制度。除了平臺的一步步自我規范,救助者和施救者兩方也需要在一次次悲劇事件中成長和成熟。
北大法學院非營利組織法研究中心主任 金錦萍:“我們糾纏于一些是非曲直,努力證明自己的正確,而這個其實我倒覺得不是那么恰當。所以很多時候我們還是要不斷地回到事件的本來目的。在我的眼里看來如果我們的很多做法有助于救助孩子就是好的,至于說一些細節上面的失誤可以探討、澄清,但是不要糾纏一些細節,最重要是我們有沒有讓我們剛開始做這個好事的目的能夠實現。”
5月22日,國家衛健委等五部門聯合發布了首批國家版罕見病目錄,這其中包括大家相對了解的白化病、漸凍癥,也包括小鳳雅所患的視網膜母細胞瘤。這也意味著,很多類似小鳳雅這樣的家庭,不再是獨自去面對,而會有更多的政策和措施,由國家來兜底與面對。小家庭不懂的病,國家必須懂,小家庭扛不住,大家庭共同扛。也希望小鳳雅的父母和家人,能盡早走出傷痛,讓他們的生活,慢慢恢復平靜。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小鳳 籌款 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