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高校教師“英年早逝”當引起高度重視
廣東金融學院副教授劉老師暈倒在公交車上,再也沒有醒來。因為工傷認定被否決,劉老師的家人將天河區人社局訴上法庭,稱高校教師的工作時間和工作地點具有不確定性,劉老師事發前一日晚及事發當日在坐公交車時均在處理、修改學生論文,屬“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應該認定為工傷。人社局在答辯材料中表示,劉老師的上班線路不合理,且無證據證明事發時正在處理工作。該案日前在廣州鐵路運輸第一法院開庭審理,法庭沒有當庭判決。(5月26日《廣州日報》)
年僅52歲的劉老師不幸離世,這令人悲痛和惋惜。而就他家人起訴天河區人社局要求認定工傷,這是法律問題,自然要依法解決。不過,劉老師的不幸,也再次讓大學教師“英年早逝”問題拉回公眾視野。因為事實上,高校教師的身心健康,一直以來都存在嚴重問題,高校教師的健康頻頻“亮紅燈”現象,并未引起高度重視。其中,既有高校教師本人的疏忽,也有制度設計上的缺憾。幾乎所有高校對教師重視更多的是科研、評估、業績、碩博培養點建設等,卻有意無意忽視了教師的健康。
而高校教師英年早逝,又絕非個別現象,只是沒有特意關注而已。僅說最近兩年,2016年國防大學一位女講師英年早逝,她的領導含淚慨嘆“別等中青年干部逝去再談關愛”!同年,北京師范大學青年教授何智因腹壁轉移腺癌疾病醫治無效逝世,年僅35歲。2017年,年僅32歲的上海復旦大學老師于娟走了,她剛幾歲的女兒不停地問“媽媽呢”……場面刺痛人心!英年早逝,讓高校教師群體再次回到公眾眼前,持續引發關注。遺憾的是,幾天的熱度一過,狀況依舊。
只要在高校當老師,對年輕教師來說,就要面臨工作強度大、晉升難度高、危機感強的壓力。而對中年教師來說,又面臨工作業績中的論文刊發、項目獲取等更大的科研壓力。高校教師健康“亮紅燈”,是現行的高校考核、評價、晉升機制導向造成的,這使教師身心疲憊。而重硬件輕軟件,缺乏對教師身心健康關愛的氛圍,以及教師長期埋頭苦干,競爭壓力過大又缺乏健康鍛煉,這就使其身心健康更堪憂。
也許,公眾對高校教師的“表面風光”多有羨慕,但對其背后的苦楚未必了解。繁重的科研、教學任務,加上家庭重擔,成了高校教師,尤其是中青年教師所不能承受之重,這才是導致有些高校教師過早離開的原因。很多老師都或多或少患有這樣那樣的身體和心理疾病,警鐘其實早已敲響,只是很多高校教師都把所有困難自己扛起來而已。以損害身心健康換取科研或教學業績,現已成為絕大多數高校教師的常態,長此以往,如何承受?
高校教師的患抑郁問題也愈發突出。特定環境下,心理遭遇挫折,卻缺乏正確有效的自我調節手段,也是導致其身心健康受損的一個直接原因。對此,心理的自我調節當然重要,但管理者的高度重視,積極采取心理疏導,及時開展職業心理干預,顯得更重要。而要想使高校教師擺脫困境,還是要在體制機制上入手,在業績的評定、科研考核的標準上深化改革,讓評價體系中不合理、不科學的規定作古,這才是根本之道。
“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達者不戀。”對高校知識分子這一群體的身心健康,再也不能忽視了。高校教師是我國高等教育的尖兵,擔負著教學、科研重任,肩負著為國家培養高端人才的使命。因此,以人為本,回歸教育本真,還高校教師應有的各項權利和尊嚴,恐怕才是預防其“英年早逝”的最佳辦法。全社會也都應該給予高校教師更多的關注,這里不是指物質待遇而是人文關懷,以使其身心健康狀況有一個轉機。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教師 高校 英年早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