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別讓“洋童書”成孩子的“主菜”
如今,童書早已成為圖書零售市場中最大的細分市場,可面對看似繁榮的童書市場,很多家長卻非常無奈:從低幼啟蒙階段開始,從繪本、橋梁書再到科普讀物,“西餐”早已成為孩子們“餐桌上的主菜”。(5月25日半月談)
“西餐”成為“主菜”,導致不少孩子對西方的圣誕節、萬圣節如數家珍,對春節、中秋節、端午節等中國傳統節日卻不清楚。誠然,西方優秀文化固然值得借鑒,但中國孩子只受西方文化的熏染不利于傳統文化的傳承,容易造成“營養失衡”。
孩子們從小吃“西餐”,是因為國外繪本大多畫風精良、裝幀精美、內容新穎,不僅孩子愛看,大人也喜歡,而與之形成鮮明反差的是,國內原創兒童文學在創作的出發點和專業性上都有較大不足。國內有兒童文學作家甚至坦言“自己寫出來的書不給自己的孩子看”。許多國內童書在內容上敗給了國外童書,消費者自然用腳投票。
同時,國內原創作品版稅較高,而引進版圖書版稅較低,另外,引進版圖書是按銷售數結算版稅,原創作品則按印數結算,退貨風險全由出版社承擔,這也讓一些出版社更樂于引進利潤高、風險小的國外優秀童書,造成了國內兒童出版業原創能力不夠,制約了行業的長足發展。國內童書市場雖然多年來一直高速發展,但并沒能實現高質量發展,主要原因就在于一直奉行“拿來主義”,在原創方面存在較大短板。盡管市場體量越來越大,其實更多是靠“舶來品”撐著,也存在泥沙俱下的“假繁榮”景象。
國內原創童書事關中國孩子的健康成長,事關傳統文化的傳承。中國是有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中華傳統文化是我們最深厚的軟實力”。國內童書如果能扎根在傳統文化的肥沃土壤中,汲取豐富養料,同時又與時俱進,緊緊貼合現實,必定能創作出大量優秀作品,為孩子們提供更為豐富的精神食糧,也能通過童書傳承文化血脈,自小培養國人的文化自信。
為此,需要加大力度扶持國內原創力量,對優秀作品給予更多支持與獎勵,營造能夠潛心創作的良好環境和更為寬松的生存土壤。而兒童文學作家們也要更為愛惜羽毛,不為浮利虛名所左右,對自己的孩子負責,也對別人的孩子負責。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我們要共同努力,留住文化的根,不能把下一代的精神餐桌讓給“西餐”。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孩子 國內 童書 原創 主菜